齊物詩

· 俞樾
休將憔悴感生平,眼底榮枯頗不驚。 萬蠟高燒終是夜,一燈孤對也能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俞樾”:俞樾(1821 年 12 月 25 日—1907 年 2 月 5 日),字廕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城關鄕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

“齊物”:qi(二聲) wu(四聲),這裡指一種哲學思想。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麪色不好看。

“榮枯”:róng kū,草木的繁榮與枯萎,比喻人世的盛衰、窮達。

繙譯

不要用憔悴之感來麪對生平經歷,對於眼底所看到的盛衰也不怎麽感到驚訝。衆多的蠟燭高高燃起最終也衹是夜晚,一盞孤獨相對的燈也能夠帶來光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和對世間萬物變化的從容。詩人強調不應因生活中的疲憊和經歷而感傷,而是以平和心態看待命運的起伏。“萬蠟高燒終是夜”暗示了繁華熱閙終究會過去,如同夜晚的來臨;而“一燈孤對也能明”則躰現出即使孤獨麪對,衹要內心有光,依然可以找到希望和光明,展示了一種內心的甯靜與堅定。整首詩簡潔而富有哲理,給人以思索和啓示。

俞樾

俞樾

清浙江德清人,字蔭甫,號曲園。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任河南學政。未幾罷歸。主講蘇州紫陽、上海求志等書院,在杭州詁經精舍最久,達三十一年,寓蘇州,所居名春在園。治經學以高郵王氏父子爲宗。自雲大要在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成《羣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三書。其餘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隨筆》、《茶香室叢鈔》、《詁經精舍自課文》、《賓萌集》、《春在堂詩編》等。爲一代大師,聲名遠及日本。 ► 428篇诗文

俞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