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疆竹枝詞三十首

村落齊開百子塘,泉清樹密好尋涼。奈他頭上仍氈毳,一任淋漓汗似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回疆:清代對新疆地區的統稱。
  • 竹枝詞:一種流行於民間的歌謠體裁,多以輕快的調子描繪風土人情。
  • 百子塘:可能是指有許多孩子嬉戲的池塘,或者喻指人口衆多的村莊。
  • 氈毳(zhān cuì):氈是毛織品,毳是細小的獸毛,這裏指的是維吾爾族等遊牧民族的傳統服飾,羊毛帽或披肩。

翻譯

在那遙遠的新疆鄉村,每個村落都圍繞着清澈的百子塘,樹木繁茂,是個避暑的好去處。儘管他們頭上還戴着羊毛帽,即使汗如雨下,也任由它流淌,彷彿汗水就像漿液般豐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新疆邊疆地區獨特的鄉村景象和生活習俗。林則徐通過「百子塘」和「泉清樹密」的環境,展現了村莊的寧靜與和諧。他特別提到了當地維吾爾族等民族的氈毳服飾,既反映了民族特色,也暗示了當地的氣候特點——炎熱,但人們依然樂在其中,生活氣息濃厚。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生動,體現了詩人對邊疆風土人情的細緻觀察和讚美。

林則徐

林則徐

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峯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