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俗除夕門設紙虎祭以鴨焚之謂可厭煞餘名之曰焚虎元夕女子偷折人家花枝謂異日可得佳婿餘名之曰竊花往時在京

· 範鹹
死虎猶能激毒龍,精誠大府慰三農。 海隅莫怪頻驅鬼,厭煞迎神重季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臺俗臺灣的風俗習慣
  • 厭煞(yàn shà)舊時一種迷信行爲,指用某種方法壓制住所謂的凶煞
  • 元夕元宵節,正月十五
  • 三農指農民、農村、農業,這裏表示民間百姓 。
  • 海隅海角,海邊。這裏指臺灣這個地處海邊的地方。
  • 季冬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十二月。

翻譯

死了的老虎好像還能夠激起毒龍,一片真誠之心讓官府能安撫百姓。在這海邊之地你不要奇怪頻繁地驅趕鬼魅之類,因爲在十二月人們非常看重用這樣厭煞的儀式來迎接神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臺灣當地獨特的風俗習慣。開頭「死虎猶能激毒龍」用一種誇張且帶有奇幻色彩的表述,爲詩作增添神祕氛圍。「精誠大府慰三農」則體現出官府對於百姓的關懷以及一種美好的祈願。「海隅莫怪頻驅鬼」直接點明瞭臺灣當地驅鬼等風俗習慣,讓讀者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特色。 「厭煞迎神重季冬」進一步強調這種在寒冬臘月進行的特殊祭祀儀式的重要性,展現了當地人民對神靈的敬畏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整首詩語言質樸,卻生動形象地將當地習俗和官民關係等呈現出來 ,讓讀者從中瞭解到當時臺灣地區的民俗風貌和社會文化現象。

範鹹

清浙江錢塘人,字貞吉,號九池。雍正元年進士。官至御史,曾巡視臺灣。有《周易原始》、《讀經小識》、《碧山樓古今文稿》、《柱下奏議》、《臺灣府志》、《浣浦詩鈔》等。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