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弔古歌
註釋
- 錢武肅王:即錢鏐(li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開國國王。
- 東瀛:指東海。
- 建牙:古代出師前樹立軍旗。
- 鯤身:指澎湖。
- 田橫:秦末起義領袖。
- 克:應爲「恪」。
- 唐莊基:不太明確具體所指。
- 荊州轍:可能指類似歷史上在荊州發生的一些禍亂事件。
- 累卵:比喻形勢非常危險。
- 聖祖:指康熙皇帝。
- 王浚:西晉名將。
- 澎島:澎湖列島。
- 吼門:地名。
- 銜璧:古代兵敗降敵,送上玉璧。
- 卻正:人名。
- 山邱:即山丘。
- 梃:棍棒。
- 海陬(zōu):海邊。
- 蘭若:梵語「阿蘭若」的省稱,原指森林,後指佛寺。
- 蚍蜉(pí fú):大螞蟻。
- 虯髯客:傳奇中的風塵三俠之一。
翻譯
你難道沒看見錢武肅王鎮守吳越之地,知道天命帶着全家朝拜宋朝廷。從來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君王,睡臥旁邊怎能容許有鼾聲發出。當年鄭氏佔據東海,樹立軍旗賜予姓氏,威名很盛。軍隊在鷺嶼走投無路雄心喪失,作戰取勝在澎湖成就霸業。穿着鎧甲拿着兵器佔據荒僻島嶼,居然像田橫一樣倔強。當時正當壯年三十九歲,氣勢能衝鬥牛可征服巨鯨。一定是上天之心厭惡禍亂,所以讓他的年紀驟減來換取太平。傳聞一夜將星墜落,編戶平民和官吏一起都流下眼淚。可嘆那鄭經行事豪奢,監國的藩臣簡直如同兒戲。像孫恩一樣無常出沒,遷徙百姓導致民衆失業都備受牽累。錯誤地把關鍵事務託付給健兒,七個府郡成功後很快又放棄。國家殘破難以完全補救,每天在別墅遊玩只是勉強求個偷安。傳位給鄭克(恪)還算是有了合適的主人,好的政治能讓百姓歡樂。無端生出變故而設計毒計,伏兵在都堂導致鮮血流淌。離別妻子、做別人的奴隸都不能被允許,像砥柱在中流立刻被摧毀折斷。奇勳還沒能開闊唐莊基,悲慘災禍又重蹈荊州那樣的覆轍。形勢像累卵一樣危險還能說什麼,君主懦弱而賊臣尊貴。
用嚴厲的刑罰和繁重的斂財來使民衆疲憊,每天盼望朝廷的軍隊來顛覆現狀。果然康熙皇帝動了憐憫之心,王浚的船隊從海上屯駐。梅花的一陣風收復了澎湖列島,在吼門形勢窘迫鄭克(國軒)奔逃。坐木筏還想奪取友邦,捧着玉璧難以保存祖宗的家業。跟隨的人哪裏有卻正那樣的人,可憐只能無字淚別山丘。在朝堂有幸手執投降王的棍棒,封爵仍得到歸命侯。三十年來海防的災禍從此平息,雨露均勻地潤澤一切,教化遍及各處。現今繁華的道路連綿千里,禮樂文章遍佈海邊角落。往日的靈光寂寞成爲了佛寺,荒煙蔓草有昆蟲啾啾鳴叫。我來憑弔古時宮殿經過這裏,摸讀石碑剔除苔蘚費力地摩挲。自古以來掌握符命有真正的天意,白白地想着撼動大樹的只是很多的蚍蜉。我羨慕那像虯髯客一樣的英雄,在太原一見就立刻放下武器。不然當時像楚霸王項羽一樣,只能在喑啞叱吒中白白消磨。有能舉起大鼎和拔山的力量,對神州赤縣有包攬的想法。哪裏知道最後在烏江自刎,「虞姬啊虞姬,我該拿你怎麼辦」。勸你不要妄想窺探皇權神器,一局棋結束已經爛柯。
賞析
這首詩主要敘述了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的錢武肅王以及清朝時期與鄭氏相關的歷史事件。詩中回顧了錢武肅王知天命向宋朝稱臣,對比了鄭氏的興衰起伏,包括其前期的英勇與後期的混亂、覆滅等。詩人感慨了鄭氏的失敗以及對民生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讚譽了康熙皇帝平定鄭氏之亂、恢復和平的功績。整首詩通過描述歷史事件和人物,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王朝更替、英雄成敗的思考,同時也蘊含着對權勢爭奪的感慨和對人民遭難的同情。詩作篇幅較長,對歷史情節的敘述較爲詳盡,且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形象的描寫來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