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齋貝子三十賜壽
祖宗聖能並天縱,遊藝神妙開諸王。
霓庵玉池挺初葉,瓊華晉韻肩相望。
王孫趨庭授祖硯,晚出顧欲兼衆長。
初師唐文逮王惲,近更逸邁追倪黃。
寫情巖壑取自適,不管人海塵飛揚。
尺縑進御愜宸賞,灑翰旌以怡清堂。
敕開祕笈俾甲乙,上溯元宋遠及唐。
人間畫史幾夢見,此福方駕勵董張。
藝林聖手類壽耇,君齒始壯誰能量?
殿門秋霽拜賜出,彩服歸捧循陔觴。
繼今技道與年進,龍種胸次元殊常。
老饞騁嗜蓄絹素,歲歲乞費隃麋香。
拼音

陳寶琛
淸末民國初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長菴,改字伯潛,字伯潛,號弢菴、陶菴、橘隱,晚號聽水、滄趣。陳家累代簪纓,爲榕城望族。曾祖父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寶琛年十三歲,縣學秀才,十八歲中舉。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編修。陳寶琛兄弟六人,三人進士,三人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讀,與學士張佩綸、通政使黃體芳、侍郎寶廷等好論時政,合稱「淸流四諫」。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復。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調官。翌年,授翰林院 侍講學士,纂修《穆宗本紀》。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學政,重修 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請募勇參用西法教練》,主張「變化以盡利,任人以責實,籌餉以持久」,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被降五級,回鄕閉門讀書,修葺先祖「賜書樓」,構築「滄趣樓」。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鰲峰書院山長。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鐵路總辦,修漳廈鐵路,並任福建高等學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學)監督。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創立全閩師範學堂(今福建師大)。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毓慶宮行走,任溥儀老師,賜紫禁城騎馬。繼任漢軍副都統、弼德院顧問大臣。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遜位,後仍追隨溥儀。命修《德宗實録》。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張勳復辟時,推舉爲內閣議政大臣。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紀》,授太傅。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薦鄭孝胥入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隨溥儀移居天津。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滿洲國 成立,寶琛專程赴長春探望溥儀,拒受僞職。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時病逝於北平住處,春秋八十有八。喪聞,溥儀震悼,賜奠醊,賜祭一壇,特諡文忠,晉贈太師,賞給陀羅經被,賞銀九千元治喪葬。有藏書十萬冊,「淸末陳氏私家藏書之多,冠於全閩」。著有《陳文忠公奏議》、《滄趣樓文存》、《滄趣樓詩集》、《滄趣樓律賦》、《南遊草》等。
► 889篇诗文
陳寶琛的其他作品
- 《 次韻答周沈觀 》 —— [ 清 ] 陳寶琛
- 《 散原少予五歲今年八十矣記其生日亦九月賦寄廬山 》 —— [ 清 ] 陳寶琛
- 《 俶玉石遺倡和疊韻見及因同城東風浴即事次韻 》 —— [ 清 ] 陳寶琛
- 《 八月十二夜期幼點不至時聽水齋補葺未競曉坐池上樓即事柬幼點 》 —— [ 清 ] 陳寶琛
- 《 瀛臺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 —— [ 清 ] 陳寶琛
- 《 姚惜抱先生使程日記爲袁伯夔題 》 —— [ 清 ] 陳寶琛
- 《 山木蔓生能去鴉片毒人稱中興樹 》 —— [ 清 ] 陳寶琛
- 《 珍午和詩感及昔遊因疊前韻奉答 》 —— [ 清 ] 陳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