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寄示重九海樓宴集之作適是夕飲仁先湖上宅放舟泛月而歸次其韻答之
動搖海色危樓上,隔歲聽潮惜此筵。
故老依然誇勝會,哀歌欲絕是何年。
花光肯照魚龍窟,野哭應連雁騖天。
剩造湖居酌醇醞,峯前醉放月中船。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掃葉樓近爲住持惺悟上人重建嘉其有唐僧澄觀之風題句寄懷 》 —— [ 清 ] 陳三立
- 《 出太平門視次申墓歸途望孝陵 》 —— [ 清 ] 陳三立
- 《 四月十二日偕范中林易仲實羅達衡往廬山晚登泰西船別武昌 》 —— [ 清 ] 陳三立
- 《 挽陸鳳石聯 》 —— [ 清 ] 陳三立
- 《 舟出玉帶橋尋竹素園遂過斷橋謁張勤果祠堂水明樓茗坐望湖嶠諸勝得絕句七首 其七 》 —— [ 清 ] 陳三立
- 《 過醫生窪胡幼腴新宅 》 —— [ 清 ] 陳三立
- 《 有人傳蘇堪督師赴龍州道上作二篇因題其後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中秋夜攜客棹舟青溪看月獨江叔澥從監臨使者入試院不獲與游後二日承示是夜所作次韻答之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