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 記與諸子往歲金陵之遊,感懷宗二又曾

· 陸震
恨事多如許。記前年、秣陵城下,羣公相聚。座有宗生高興極,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亂山荒塢。再上孝陵回首望,見禁城、秋柳垂煙莫。是往日,朝天處。 運移漢祚疇能拒。嘆從來、蝸頭蠻觸,都歸歷數。指點六朝遺蹟在,多少興亡之故。曾一夕、共論千古。來歲重遊君不見,也銅駝、石馬知回顧。只髣髴,精靈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秣陵:古地名,在今江蘇南京。
  • 高興:興致極高。
  • 荒塢:荒蕪的山塢(:wù ,四周高而中間低的地方 )
  • 孝陵: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
  • 禁城:宮城,皇宮。
  • 漢祚:漢朝的皇位,這裏借指國家的命運(:zuò ,福氣,也指帝王的位置 )
  • 蝸頭蠻觸:典出《莊子·則陽》,說在蝸牛的角上,有兩個國家,左角的叫觸氏,右角的叫蠻氏,常爲爭地而戰,伏屍數萬。比喻因細微之事而引起的爭端。
  • 歷數:天道,運數。
  • 銅駝、石馬:指陵墓前的銅鑄駱駝、石造的馬,常象徵着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興衰。
  • 髣髴(fǎng fú):彷彿,好像。
  • 精靈度:意爲人的靈魂、神靈經過,這裏表示一種對朋友不在的虛幻感覺 。

翻譯

心中遺憾的事情太多太多。記得前年,在秣陵城下,衆多好友相聚一堂。座中有宗生興致高漲到了極點,他招手後便放聲狂吟着離去。一路走入了雜亂的山間和荒蕪的山塢。我們又登上孝陵回頭眺望,只見宮城處,秋天的柳樹垂下如煙般的枝條,那便是過去大臣們朝拜天子的地方。

朝代的更迭命運怎是人力可以抗拒的呢。可嘆自古以來,那些如同蝸角之爭般細微的爭端,最終都不過歸於歷史的運數。我們一同指點着六朝留下的遺蹟,其中蘊含了多少興衰成敗的故事啊。曾經有一個晚上,大家一起談論千古之事。來年再次重遊此地,卻不見了你(宗生)的身影,連陵墓前的銅駝和石馬似乎都知道回頭看,也在找尋過往的痕跡。只好像能感覺到,你的身影和靈魂從這兒飄過 。

賞析

這首詞飽含了詞人對往昔金陵之遊的深切懷念,以及對人事變遷、歷史興亡的深刻感慨。開篇點明「恨事多如許」,爲全詞奠定了惆悵、感傷的基調。回憶與友人在金陵相聚的情景,生動勾勒出宗生的活潑形象,「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亂山荒塢」,展現出友人特立獨行、狂放不羈的氣質,讓人如臨其境。對孝陵、禁城秋景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蕭瑟、衰敗的氛圍,暗示了歷史的滄桑變遷。

下半闋由個人之聚散延伸至歷史興亡,以「蝸頭蠻觸」喻人間紛爭,強調一切終究由歷史定數,富有哲理且盡顯無奈。「指點六朝遺蹟在,多少興亡之故」 ,借六朝的興衰感慨朝代更迭的無常。「來歲重遊君不見」 將情感的筆觸再次拉回現實,友人的缺席讓重遊充滿了物是人非的傷痛,「銅駝、石馬知回顧」 運用擬人手法,連無情之物都彷彿對過往有所留戀,更襯出詞人內心的孤獨與失落,而結尾 「只髣髴,精靈度」 更增添了一絲空靈虛幻之感,將詞人對友人的懷念推向一個更深的境界,那種難以言說的微妙情感,在整首詞中徘徊不散,讓讀者也能深切感受到詞人心中複雜且深沉的情感。

陸震

清江蘇興化人,字仲子,號種園。工書,擅長行、草。家貧,嗜飲,常以筆質酒家,求其墨跡者必先爲贖筆,方能得其書。 ► 1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