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感懷用尤悔庵原韻
鵲又填橋矣。滿長安、千門砧杵,四圍雲水。長記常年茅屋下,佳節團圞能幾!有和病、雲鬟雪涕。縱病倘然人尚在,也未應、我淚多於此。彈不盡,半襟雨。
如今剩有孱軀耳。便思量、故鄉瓜果,也成千裏。誰借針樓絲一縷,穿我啼紅珠子。奈又說、春蠶竟死。囑咐月鉤休瀲灩,幸憐人、正坐羅窗裏。風乍吼,粉雲起。
拼音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 1702篇诗文
陳維崧的其他作品
- 《 题梅渊公画松为愚山先生赋 》 —— [ 清 ] 陳維崧
- 《 拜星月慢 余不到玉峯三十餘年矣,乙卯清明與植齋、竹逸重游是間,賦詞感舊 》 —— [ 清 ] 陳維崧
- 《 滿江紅 其二 題尤悔庵小影次韻二首 》 —— [ 清 ] 陳維崧
- 《 晝錦堂 清明後一日同緯雲重上玉峯積陰乍霽春女甚盛詞以紀游 》 —— [ 清 ] 陳維崧
- 《 念奴嬌 用前韻酬鹿邑張子武 》 —— [ 清 ] 陳維崧
- 《 祝英臺近 春游偶憩靜山禪院 》 —— [ 清 ] 陳維崧
- 《 千秋歲引 壽蘧庵先生七十 》 —— [ 清 ] 陳維崧
- 《 探春慢 連朝大雪計桐初尚未達東阿也詞以憶之索京少蕺山和 》 —— [ 清 ] 陳維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