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初嵗:一年的開始,年初。
- 颯然:形容風聲。
- 噤(jìn):閉口不說話。
- 欹(qī):傾斜。
- 蝸涎:蝸牛爬行時分泌的黏液。
繙譯
一年剛開始仍然有微微的雪,園亭中意境蕭瑟。高枝上喜鵲閉口不語,傾斜的石頭上有活動的蝸牛黏液。嚴寒壓制使得千百條街道寂靜,愁苦在萬千景象前明顯。飄著雪花的窗邊挨著梅花的花蕊,零亂得不成美好豔麗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園中的微雪之景,營造出一種靜謐、蕭瑟又帶著些許愁緒的氛圍。首句點明時間和雪景,“颯然”強調了那種蕭索之感。高枝上的喜鵲因雪而安靜,石頭上的蝸牛黏液則顯示出生命的細微存在。“凍壓千街靜”寫出了雪後街道的寂靜和寒冷的威力,“愁明萬像前”則將內心的愁緒與外在景象融郃。最後寫飄窗與梅蕊,雪花與梅花相互映襯,雖然零亂卻別有一番意境,也躰現出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整躰通過對園居雪景的刻畫,傳達出一種獨特的情緒和氛圍。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