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春旅居英倫療治目疾無效取海道東歸戊子冬復由上海乘輪至廣州感賦
又附樓船到海涯,東歸短夢不勝嗟。
求醫未獲三年艾,避地難希五月花。
形貌久供兒女笑,文章羞向世人誇。
毀車殺馬平生志,太息維摩尚有家。
拼音

陳寅恪
陳寅恪,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硏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爲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幷稱爲“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 37篇诗文
陳寅恪的其他作品
- 《 己丑廣州七夕 》 —— [ 清 ] 陳寅恪
- 《 客南歸述所聞戲作一絕 》 —— [ 清 ] 陳寅恪
- 《 甲午元旦題曾農髯丈所畫齊眉綏福紅梅圖 》 —— [ 清 ] 陳寅恪
- 《 壬午元旦對盆花感賦 》 —— [ 清 ] 陳寅恪
- 《 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 —— [ 清 ] 陳寅恪
- 《 報載某會中有梅蘭芳之名戲題一絕 》 —— [ 清 ] 陳寅恪
- 《 甲申除夕病榻作時目疾頗劇離香港又三年矣 》 —— [ 清 ] 陳寅恪
- 《 殘春 》 —— [ 清 ] 陳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