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 落梅用韻

· 陳衍
月上牆腰無幾尺。耽擱人眠,故故簾鉤白。不是靈妃江海隔。泥伊喚住同邀笛。 較雨量晴多事客。一樣尋常,近水誇先得。等到曲終江上瑟。數峯不辨青和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牆腰:牆壁的中部。
  • 故故:故意,總是。
  • 靈妃:指傳說中的洛水女神宓妃 。
  • 泥(nì):軟求,纏。
  • 較雨量晴:計較下雨與晴天的情況。
  • 近水誇先得:化用「近水樓臺先得月」,這裏指靠近水邊就誇說自己先得到某種好處。
  • 江上瑟:用瑟演奏的江上之曲,常含孤寂哀愁之情 。

翻譯

月亮爬上牆的中部才只有幾尺高。它故意惹得人難以入眠,使得那簾鉤處一片白白亮亮。那飄落的梅花啊,又不是我與洛水女神相隔江海難聚那樣遙不可及(暗示梅花是因風等原因飄落)。軟纏着想要讓它停留下來,一同邀來笛聲相伴啊。

那些總去計較下雨還是晴天的人真是多事(暗諷過於關注些瑣碎之事)。其實像花開花落本都是平常狀態罷了,有些人卻非要靠近水邊就要誇說自己先得到了什麼優勢。等到那江上瑟曲終了(暗指時光流逝)。遠處幾座山峯都難以分辨青黑輪廓啦(暗示時間已到夜晚) 。

賞析

這首《蝶戀花·落梅用韻》蘊含着一種獨特的意境與情感。從字面看,起句以月景起筆,通過描繪月色擾人入眠,營造出一種靜謐且帶有一絲愁思的氛圍,爲後文梅花的出現埋下伏筆。將梅花想象成並非像與靈妃遙隔江海那樣難以靠近,表達出對梅花的憐惜以及想要留存梅花的願望,浪漫且富有想象。

詞的下片則借景抒情,對那些過於計較瑣事之人進行了暗諷,以「較雨量晴多事客」形象地刻畫了這類人的面目。同時用「近水誇先得」進一步譏諷了他們的虛榮。最後以江上瑟曲終了,山峯難辨青黑收束,給人一種時光在不經意間流逝,美好之物逐漸消逝的悵惘之感,使全詞情感基調由眷戀梅花擴展到對時光、人生的感慨,意境悠遠又耐人尋味,整體情感複雜交織,盡顯作者的細膩情思和獨特感慨 。

陳衍

陳衍

陳衍,入張之洞幕。後任官報局總編、學部主事。清亡後,以詩文自娛。在臺年餘,成詩文百餘篇,名曰《旅臺詩鈔》,今未得見。著有《石遺室詩文集》、《石遺室詩話》三十二卷等。編有《金詩記事》、《元詩記事》等。  以下所錄,以1999年錢仲聯編《石遺室詩集》與臺灣相關者爲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薈》進行編校。錢仲聯編《石遺室詩集》共收陳衍詩作十二卷,補遺一卷,合十三卷。詩作均選自家刻本,首印爲武昌乙巳刻本,系《石遺室詩集》前三卷,收有1877至1905年間的作品;1914年又刻印1906年後九年之詩作,編爲四卷至六卷;1921年再刻七卷至十卷,此十卷合稱「初集」。同時,又從前三卷所選剩餘部分中再選一卷,名爲「補遺」。1927年再刻1922至1926年之作品,成二卷,名「詩續」。陳氏最後十年之作,則未嘗結集刊刻。(施懿琳撰)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