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譚芝雲翰林招同徠之宗武諸君靈谷寺看牡丹

靈窟負花辰,夢痕涴層疊。 荏苒春復還,僧約乃如諜。 提攜缺望儔,輕車騁蹀躞。 馳道擁奇峯,晴郊明新葉。 山門穿幽深,列鬆對張鬣。 前導鳥鵲呼,反顧狐兔躡。 丈室聚蜂聲,叢朵初鏤鍱。 盛鬋態婀娜,光影諸天接。 照席紅盤盂,筍香馨七梜。 主人爲花壽,澆酒促步屧。 吟魂與雜並,栩栩莊周蝶。 吾曹偶逃世,洗心博暈頰。 談舌翻色空,箭鋒脫彀捷。 大千安所殉,俄頃留媚靨。 茗罷尋遺墟,犖确杖妥帖。 終古巖壑尊,吐氣自扶挾。 草風吹靈墳,萬化赴冥攝。 歸徑蒼霜垂,微陽寫城堞。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