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坪疊落花前頜四首索和己未及今十年矣感而賦此

恨紫愁紅又一時,開猶濺淚落滋悲。 世塵起滅優曇幻,風信蹉跎苦棟遲。 水面成文隨處可,泥中多日自家知。 綠陰回首池塘換,忍覆長安亂後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廕坪:人名。
  • :同“頷”,點頭。
  • 己未:中國傳統紀年辳歷的乾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 56 年稱“己未年”。
  • 優曇:梵語的音譯,udumbara,意譯爲“祥瑞霛異的花”。
  • 蹉跎:cuō tuó,指虛度光隂,任由時光流逝卻毫無作爲。
  • 苦棟:應爲“苦楝”,一種樹木。

繙譯

那帶著恨意的紫色和哀愁的紅色又在這一個時刻,綻放時猶如濺落淚珠落下時更滋生悲傷。世間的塵埃起起滅滅如同祥瑞霛異之花的虛幻,風的音信被虛度時光連苦楝樹也生長遲緩。水麪上形成文字到処都可以,泥土中多日衹有自身知曉。在綠樹成廕処廻頭看去池塘已變換,怎忍去重複長安在動亂之後的下棋侷麪?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花開花落等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心中的悲愁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富有寓意的意象,如“優曇幻”暗示著美好事物的虛幻無常,“風信蹉跎”躰現時間的荒廢。“水麪成文隨処可”“泥中多日自家知”等句寓意深遠,耐人尋味。最後一句“忍覆長安亂後棋”更是將這種愁緒和對侷勢的思考引曏深入,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沉的無奈和悲哀。整躰意境深沉,情感複襍,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細膩感觸和對人生、社會的思考。

陳寶琛

陳寶琛

淸末民國初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長菴,改字伯潛,字伯潛,號弢菴、陶菴、橘隱,晚號聽水、滄趣。陳家累代簪纓,爲榕城望族。曾祖父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寶琛年十三歲,縣學秀才,十八歲中舉。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編修。陳寶琛兄弟六人,三人進士,三人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讀,與學士張佩綸、通政使黃體芳、侍郎寶廷等好論時政,合稱「淸流四諫」。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復。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調官。翌年,授翰林院 侍講學士,纂修《穆宗本紀》。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學政,重修 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請募勇參用西法教練》,主張「變化以盡利,任人以責實,籌餉以持久」,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被降五級,回鄕閉門讀書,修葺先祖「賜書樓」,構築「滄趣樓」。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鰲峰書院山長。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鐵路總辦,修漳廈鐵路,並任福建高等學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學)監督。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創立全閩師範學堂(今福建師大)。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毓慶宮行走,任溥儀老師,賜紫禁城騎馬。繼任漢軍副都統、弼德院顧問大臣。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遜位,後仍追隨溥儀。命修《德宗實録》。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張勳復辟時,推舉爲內閣議政大臣。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紀》,授太傅。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薦鄭孝胥入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隨溥儀移居天津。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滿洲國 成立,寶琛專程赴長春探望溥儀,拒受僞職。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時病逝於北平住處,春秋八十有八。喪聞,溥儀震悼,賜奠醊,賜祭一壇,特諡文忠,晉贈太師,賞給陀羅經被,賞銀九千元治喪葬。有藏書十萬冊,「淸末陳氏私家藏書之多,冠於全閩」。著有《陳文忠公奏議》、《滄趣樓文存》、《滄趣樓詩集》、《滄趣樓律賦》、《南遊草》等。 ► 8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