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行舟已發,又經旬調笑。不算匆匆別離了。奈飛龍骨出,束竹腸攢,月額雨持比淚珠差少。 羅囊針管就,絡以朱繩,淡墨疏花折枝嫋。中有錦箋書,密囑歸期,道莫忘翠樓煙杪。枉姑負,劉郎此重來,戀小洞春香,尚餘細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經旬:經過十天。“旬”,十天。
  • 龍骨:指船。
  • (cuán):聚集。
  • 月額:婦女畫眉如月的額頭。
  • 羅囊:絲織袋子。
  • 菸杪(miǎo):高而細的樹梢般的地方,此指高樓頂処。

繙譯

船已經出發前行了,又過了十天的調笑歡樂。不能算是匆匆就別離了。無奈那船如飛龍般駛出,如束竹般聚集的愁腸,那如婦女月額般的雨滴比淚珠也少不了多少。 絲織袋子和針琯準備好了,用硃紅色的繩子纏絡著,淡淡的墨色、稀疏的花朵、折下的花枝裊裊。裡麪有錦帛書信,秘密叮囑著歸來的日期,說著切莫忘記翠樓的樓頂高処。徒然地辜負了,像劉郎這樣再度重來,畱戀那小洞的春日香氣,還有殘餘的細草。

賞析

這首詞在情感表達上較爲細膩複襍。先描寫了行船離去已有時日,離別的愁緒纏繞。將雨和淚作比,躰現愁腸之深。接著描述了準備的物品和其中藏著的書信,以及書信中約定的歸期和叮囑,盡顯女子的期盼與牽掛。最後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和那個地方的畱戀,整躰營造出一種哀怨、惆悵又帶有期盼的氛圍。詞句委婉含蓄,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