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見澎湖島以無風不能至

五日嘆羈遲,六日漩尤靜。 意輕溟漲闊,目炫陽烏烱。 飛廉謝冰夷,逃竄深戢影。 穹蒼虛相涵,一氣同溟涬。 烏鯊狎澹濧,撥剌時一逞。 舵移昧遠近,寸碧出俄頃。 安辨根虛無,常虞失㜊奵。 氣蹻未可乘,臨空殊耿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羈遲(jī chí):淹留耽擱。 漩(xuán):迴旋的水流。 溟漲(míng zhǎng):溟海與漲海,泛指大海。 烱(jiǒng):同「炯」,明亮。 飛廉:風神名。 冰夷:水神名。 戢(jí)影:藏身。 穹蒼(qióng cāng):蒼天。 溟涬(míng xìng):天地未形成時的自然之氣。 狎(xiá):親近而態度不莊重。 澹濧(dàn duì):盪漾。 撥剌(bō là):魚躍聲。 㜊奵(xiá dīng):危險。 蹻(jué):同「屩」,草鞋。這裏指飛。

翻譯

這五天感嘆行程被羈留耽擱,到了第六天,漩渦處尤其平靜。心不在意大海的廣闊,目光被明亮的太陽照耀得有些炫目。風神飛廉向水神冰夷致謝,二者逃竄躲藏起來,沒了蹤影。蒼天虛空而廣闊,天地間的氣息如同那混沌未開的自然之氣。烏鯊在水中肆意遊蕩,不時地猛然躍動,發出撥剌的聲響。船舵移動,讓人難以分辨遠近,一小片綠色的陸地突然出現在眼前。怎能分辨這陸地是否是虛幻的呢,常常擔心會有危險出現。無法憑藉這股氣飛行,面對天空,心中甚是不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海中見到澎湖島卻因無風而難以到達的情景。詩中首先描述了行程的耽擱和海上的狀況,大海的廣闊、陽光的耀眼以及風神水神的消失,營造出一種宏大而神祕的氛圍。接着通過描寫烏鯊的活動和陸地的突然出現,增添了一些動態和希望。然而,作者又對所見陸地的真實性表示擔憂,反映出在海上航行的不確定性和心中的不安。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豐富,將海上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感受到了航海中的種種情感和體驗。

朱仕玠

清福建建寧人,字璧豐,號筠園。朱仕琇兄。乾隆十八年拔貢生。授德化教諭,後升內黃知縣,未上任而卒。有《筠園詩稿》、《小琉球漫志》、《龍山漫錄》等。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