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龍眠畫卷
弇州山人譜名畫,唐之摩詰宋龍眠。
今觀此卷嘆奇絕,顧陸張吳難並肩。
當其下筆風雨作,鵝溪十丈何旁薄。
陂陀竹嶼優曇花,蒼梧洞庭生繚郭。
山口一佛將欲行,蠻君鬼伯羣縱橫。
幢瓔冠玦詫變相,羅什盧女蒼虯精。
其後諸佛坐且立,一捋長眉一盤膝。
亞鬆巨楂怪石伏,悟者捫腹趺者寂。
天魔赤腳黿鼉遊,陽侯逆走溟渤黑。
最後雲氣隨飛龍,騞然直上蓬萊宮。
萬頃波濤沸欲動,前山雷雨紛來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弇(yǎn)州山人:指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號弇州山人,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對繪畫等藝術有研究和論述。
- 摩詰:王維,字摩詰,唐代著名詩人、畫家,詩畫皆有很高造詣。
- 龍眠:李公麟,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
- 顧陸張吳: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四位古代著名畫家 。
- 鵝溪:在今四川鹽亭縣西北,以產絹著名,這裏指繪畫用的優質絹。旁薄:亦作「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
- 陂陀(pō tuó):地勢起伏不平的樣子。
- 竹嶼:竹林茂盛的小島。
- 優曇花:一種傳說中三千年一現的佛教靈異之花 。
- 蒼梧:山名,又名九嶷山,在湖南寧遠縣南。
- 洞庭:洞庭湖。繚郭:繚繞的城郭,這裏形容畫作中山水如真實環繞城郭般逼真。
- 蠻君鬼伯:泛指各種各樣奇異的鬼神形象。
- 幢瓔(chuáng yīng):幢幡和瓔珞,都是佛教法物。
- 冠玦(guān jué):帽子和玉佩類飾品。變相:佛教繪畫術語,描繪佛經故事的圖像稱「變相」。
- 羅什:鳩摩羅什,東晉時期高僧。
- 盧女:傳說中的神女。
- 蒼虯(qiú)精:青色的蛟龍精怪。
- 亞鬆:低垂的松樹。亞,通「壓」。
- 巨楂(zhā):巨大的枯木。
- 悟者:領悟佛法的人。 捫(mén)腹:撫摸肚子。 趺(fū)者:跏趺而坐的人,即佛教中雙足交疊而坐的修行姿勢。
- 天魔:佛教概念,指擾亂身心、破壞好事的惡鬼。
- 黿鼉(yuán tuó):大鱉和揚子鱷。
- 陽侯:傳說中的波濤之神。
- 溟渤(míng bó):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
- 騞(huō)然:擬聲詞,這裏形容如快速飛起的聲音。
- 蓬萊宮:傳說中的海上仙宮。
翻譯
弇州山人曾爲歷代名畫編訂圖譜,說唐代的王維和宋代的李龍眠皆是畫中翹楚。如今觀賞李龍眠的這幅畫卷,真是令人驚歎,奇絕無比,就算是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等名家也難與之並肩。
當他下筆創作時,彷彿有風雨隨之興起,鋪開十丈鵝溪絹盡情揮灑。畫面中起伏的山坡,那長着竹林的小島以及如夢幻般的優曇花,蒼梧山和洞庭水彷彿環繞着城郭般真實可感。
山口處有一尊佛像似乎要動身前行,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蠻君鬼伯縱橫交錯。彩色的幢幡、瓔珞,奇異的帽子玉佩之類,構成神奇的佛經故事圖像。彷彿有鳩摩羅什、盧女還有青色的蛟龍精怪在其中。
此後的畫面中衆多佛像或坐或立,有的撫摸着長眉,有的盤膝靜坐。低垂的松樹、巨大的枯木,還有怪石伏地。領悟佛法的人撫摸着肚子,跏趺而坐的人安靜祥和。
畫裏又出現天魔赤着雙腳在水中彷彿有黿鼉遊動,波濤之神讓大海變得烏黑翻騰。最後畫面雲朵雲霧隨着飛龍,一下子快速升到蓬萊仙宮。萬頃波濤好像要沸騰翻涌起來,前山的雷雨紛紛相隨而至。
賞析
這首詩是田雯觀看李龍眠畫卷後所作,全方位地展示了李龍眠畫作的精妙絕倫。開篇將李龍眠與唐代王維等畫壇大家相比,突出其在繪畫史上的崇高地位。接着,詩人描述畫家創作時的氣勢如風雨大作,作畫用的鵝溪絹寬大,寓意其視野與才思廣闊。
詩中細緻入微地描繪畫面內容,從山水景色,如陂陀竹嶼、蒼梧洞庭,到奇幻的人物鬼神,像蠻君鬼伯、諸佛形象;從奇妙的服飾道具,例幢瓔冠玦,到一些佛教故事元素,如羅什、盧女;從不同姿態的佛像,到各種充滿奇幻色彩的場景,如天魔黿鼉、飛龍蓬萊等。這些描繪層層遞進,展現了畫作豐富多樣、波瀾壯闊的奇幻世界。整首詩通過生動地描寫畫作內容,既誇讚了李龍眠超絕的繪畫技藝,又傳遞出畫家想象力的豐富和畫作藝術感染力之強,同時也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領略到這幅畫作的神奇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