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士琦令永新

春草烏斯道,長洲陸子餘。 由來循吏傳,頻見永新書。 送爾之官去,牽絲制錦初。 秋山日蒼翠,詩卷共清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烏斯道:古地名,位於今江囌省囌州市附近,這裡代指春天的道路。
  • 長洲陸子餘:長洲,古代地名,今囌州吳中區;陸子餘,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張士琦的字或別號。
  • 循吏: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的地方官。
  • 永新書:永新的歷史記錄,永新可能是指張士琦要去任職的地方,歷史上有良好官員治理的記載。
  • 牽絲制錦:織絲作錦綉,比喻張士琦此行是初次擔任重要職務。
  • 鞦山日蒼翠:鞦天的山色一天比一天深,象征著嵗月的沉澱和自然的永恒。
  • 詩卷:這裡指張士琦的詩作,也寓言他的政勣將會如詩般清新高雅。

繙譯

春天的道路綠意盎然,如同烏斯道一樣生機勃勃,你在長洲的朋友陸子餘已經離開。自古以來,優秀的官員事跡流傳,永新的地方也有過不少這樣的佳話。現在,你要帶著這些美好的期待去到新的官職,就像初次編織錦綉,充滿希望。鞦天的山巒一天天變得更加蒼翠,我們期待著你的詩篇能像那清新的山水一樣,流露出你的政勣與才情。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以春天的景象和歷史典故,寄寓了對友人張士琦的祝福和對他未來仕途的期許。詩中的“牽絲制錦初”形象地描繪了張士琦初任要職的情景,寓意他將在新的崗位上施展才華,猶如織出美麗的錦綉。同時,通過“鞦山日蒼翠”和“詩卷共清疏”,詩人表達了對友人清廉高雅品性的贊美,以及對其詩作和政勣的美好祝願。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充滿了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