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廟
治水弗績鯀當殛,逃入羽淵爲黃能。
韓山東北有荒廟,豕象冕服籲怪哉。
鄉社養牲禁畜豕,恐觸神怒風雷災。
秦漢以來不讀禮,祝屍鼎俎如優俳。
魂魄久與魑魅雜,野妖陰怪憑草萊。
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鑿斷龍門開。
崑崙長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偕。
后王書稱嗣天子,永爲萬世嚴祠齋。
爲崇王像備冠舄,寢廡敞侈完傾摧。
明飭有司正祀典,春秋致祭吾自來。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鯀(gǔn):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人物,黃帝的曾孫、昌意的孫子、顓頊的兒子。
- 績:功業。
- 殛(jí):殺死。
- 羽淵:古地名。
- 黃能:傳說中的一種動物。
- 豚:小豬,亦泛指豬。
- 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
- 鄉社:鄉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 優俳:古代以樂舞諧戲爲業的藝人。
- 谽豁(hān huō):猶張開。
- 龍門:比喻聲望高的人。
- 嗣天子:繼位的天子。
翻譯
鯀治水沒有功績應當被處死,逃到羽淵變成了黃能。韓山的東北有座荒廟,裏面有豬和着冕服的怪異景象令人驚奇。鄉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養牲畜禁止養豬,怕觸怒神明引發風雷之災。從秦漢以來不遵循禮制,祭祀的儀式如同那些表演樂舞諧戲的藝人一樣。魂魄長久地和鬼怪混雜,野外的妖邪憑藉着荒草。高山從南到北有二千里,張開而鑿斷龍門。崑崙的長河奔流而出走向大海,大禹的功績極其偉大不可相比。後來的君王書記載繼位天子,永遠爲萬世嚴格進行祭祀。爲尊崇王像準備帽子鞋子,房屋寬敞奢華卻也有損壞傾倒的。明確告知有關部門端正祭祀典儀,春秋時節的祭祀我會親自來。
賞析
這首詩圍繞鯀廟展開,先陳述鯀治水無功而被罰的故事以及相關傳說,描述了鯀廟中一些奇特景象,批判了秦漢以來一些不合禮制的祭祀行爲。接着強調了大禹功績的偉大。詩中還提及對於鯀廟的對待方式以及對祭祀典儀的重視。整體上,既有對歷史人物及傳說的敘述,又有對現實祭祀情況的思考和感慨,展現出詩人對歷史和文化的關注與思索。語言古樸,具有一定的歷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