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藥巖世傳昔人煉丹得道今隱於此山下土中時得丹粒服之愈疾
超世猶存救世心,深山相遇不知名。
巖前時得丹砂粒,雲裏嘗聞玉杵聲。
汩汩流光愁易促,冥冥濁劫苦難清。
如何爲我開靈鼎,遍使蒼生病骨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超世:超越世俗。
- 救世心:拯救世人的心意。
- 不知名:不知道姓名。指遇到的仙人沒有留下姓名 。
- 丹砂:亦作「丹沙」,即硃砂,一種礦物,在古代常被用於煉丹。
- 玉杵:玉石製成的舂杵,傳說中常與仙人搗藥相關。這裏指仙人搗藥發出的聲音。
- ****汩汩(gǔ gǔ):形容水流動的聲音,這裏形容時光像流水一樣不停流逝。
- 流光:流逝的光陰。
- 愁易促:發愁時光容易短促。
- 冥冥:昏昧、渺茫的樣子。
- 濁劫:佛教語,指塵世中多苦難的時期。
- 清:清除、消除。
- 靈鼎:煉丹的鼎爐,這裏指代仙人的超凡能力和辦法。
- **病骨輕:病痛減輕,身體輕快。
翻譯
那些超越世俗的仙人仍然懷有拯救世人的赤誠心意,在深山中偶然相遇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在山岩之前,不時能找到昔日遺留下來的丹砂顆粒;在雲霧深處,常常能聽到仙人搗藥的玉杵之聲。時光如流水匆匆流逝讓人發愁它過得太快,塵世中昏昧渺茫的苦難劫難實在難以消除乾淨。怎樣才能請您(仙人)爲我開啓煉丹的靈鼎,讓天下所有患病的百姓都能擺脫病痛,身體變得輕快起來。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搗藥巖及有關仙人的傳說展開。開篇塑造出仙人形象,雖超世卻心繫人間,爲全詩奠定慈悲濟世的基調。頷聯通過「巖前得丹砂粒」和「雲裏聞玉杵聲」的描寫,營造出神祕又悠遠的氛圍,既帶有神話色彩,又給人以對仙人神仙生活的遐想。頸聯由仙人的傳說回到現實,感嘆時光飛逝與塵世苦難,表達出對現實的憂慮和無奈之情,與前面超世的仙人仙境形成對比,使詩有了更深層次的情感內涵。尾聯詩人直接發出祈求,希望仙人爲人間治病,體現出對世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對美好願景的極致渴望,將濟世的情懷推至高潮。整首詩穿梭於現實與傳說、塵世與仙境之間,詩味濃郁,情感真摯,有對仙人的嚮往、對塵世苦難的感懷以及對救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