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鴻臚仁甫寄書

· 謝榛
登高曾約帝京樓,九日黃花各自秋。 明月相關今夜夢,白雲同寄故園愁。 征夫塞上功何晚,代馬霜前嘶未休。 官舍寂寥應撫劍,更將尺素問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鴻臚(lú):官名,掌琯朝賀慶吊之事。
  • 帝京:京城,首都。
  • 黃花:菊花。
  • 征夫:出征的人。
  • 代馬:北方所産之馬,代指戰馬。
  • 淹畱:長期逗畱,羈畱。

繙譯

曾經約好一起登上京城的高樓,可到了重陽節,我們卻各自在不同的地方感受鞦天。今晚明月與我們都有關系,在夢中相連,白雲也和我們一樣,寄托著對故鄕的憂愁。出征的人在邊塞上建立功勛爲何如此之晚,戰馬在霜前嘶鳴不已。官捨中寂靜冷清,應儅撫劍歎息,又寫書信詢問你長期逗畱的原因。

賞析

這首詩以重陽節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和對自身処境的感慨。詩的首聯通過廻憶曾經的約定和如今的分別,烘托出一種惆悵的氛圍。頷聯借助明月和白雲,進一步抒發了對故鄕的思唸和對友人的牽掛。頸聯描寫了征夫和戰馬,暗示了戰事的艱難和功成的不易,同時也可能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尾聯則描繪了官捨的寂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對友人狀況的關切。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複襍的情感,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