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晚望有懷藍山伯兄

· 藍智
扁舟九月溯滄波,漂泊其如感慨何。 木落江淮秋色老,山連巴蜀暮雲多。 草堂猿鶴關鄉夢,澤國魚龍入棹歌。 白髮諸兄強健在,采薇空愧首陽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扁(piān)舟:小船。
  • 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 滄波:碧波。
  • 木落:樹葉凋零。
  • 江淮:長江、淮河一帶。
  • 巴蜀:古代巴國和蜀國,今四川、重慶一帶。
  • 棹(zhào)歌:行船時所唱的歌。
  • 采薇:代指隱居生活。(「薇」讀音:wēi)
  • 首陽阿:首陽山,相傳爲伯夷、叔齊隱居采薇之地。這裏用「首陽阿」借指自己未能像伯夷、叔齊那樣隱居,感到慚愧。

翻譯

九月裏我乘坐小船逆着碧波前行,漂泊的生涯讓我心中感慨萬千。樹葉凋零,江淮一帶已是深秋景色,顯得蕭瑟;山巒連綿,巴蜀之地的暮雲層層疊疊。草堂中的猿猴和仙鶴,牽動着我的思鄉之夢;水鄉的魚龍,也融入了船伕的棹歌之中。我的幾位白髮兄長身體依然強健,而我未能像伯夷、叔齊那樣去隱居,心中深感愧疚。

賞析

這首詩以景抒情,通過描繪九月江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漂泊在外的感慨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自己未能實現隱居生活的愧疚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富有層次感,「木落江淮秋色老」寫出了江淮地區的秋景蕭瑟,「山連巴蜀暮雲多」則展現了巴蜀之地山巒連綿、暮雲繚繞的景象,增添了詩歌的意境。同時,「草堂猿鶴關鄉夢,澤國魚龍入棹歌」兩句,將思鄉之情與水鄉的特色相結合,使情感表達更加生動。最後,詩人以對兄長的思念和對自己的反思作結,深化了詩歌的主題。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藍智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藍仁弟。元末與兄往武夷師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爲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司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