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市聲一東

河水千年物,投軀以飼讒。 冤親快痛半,今昔哭歌鹹。 化枳何須頌,當門寧免芟。 平平申狄耳,瀕死未嵌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投軀:獻身。
  • 飼讒:餵養讒言(指因讒言而遭受災禍)。
  • 冤親:指冤家和親人。
  • 快痛半:快樂和痛苦各佔一半。
  • :都,全。
  • 化枳:(zhǐ),化橘爲枳,喻指環境改變會影響事物的性質。
  • :(shān),割草,引申爲除去。
  • 申狄:古代的賢者。
  • 嵌巖:山峯險峻貌,這裏指居高臨下的安全之地。

翻譯

河水經歷了千年,(我)卻獻身用來餵食讒言。 冤家和親人的快樂痛苦各佔一半,過去和現在的哭歌都包含其中。 即便如化橘爲枳般改變又何須歌頌,面對門戶之見怎能避免被剷除。 像申狄那樣平凡的人,在瀕死之際也未能找到安全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感慨和對自身境遇的無奈。詩中以河水千年的長久來對比自己遭遇讒言的不幸,體現出世事的無常。「冤親快痛半,今昔哭歌鹹」描繪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既有冤家和親人的複雜情感,也有過去和現在的種種經歷。「化枳何須頌,當門寧免芟」則表達了對環境變化和現實困境的認識,認爲即使有所改變也未必是好事,而面對門戶之見等問題,很難避免被排斥和剷除。最後兩句以申狄爲例,說明即使是平凡的人,在瀕死之時也難以找到安穩之地,進一步強調了人生的艱難和無奈。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練,透露出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不滿。

謝元汴

謝元汴,至肇慶謁桂王,復授兵科給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遠。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亂定,還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緇入臺灣,不知所終。有《燼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詩集》、《和陶》、《霜吟》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