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安可久山水之閒卷

大隱淮南思小山,班荊樹下聽潺湲。 林泉自古亦云好,魚鳥何時相與閒。 龍出戛金滄海上,鶴馴喚鐵白雲間。 是誰手種三花樹,獨往玄洲勘大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隱:指隱居於市井之中,而非深山幽穀。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南市一帶。
  • 小山:指隱居之地的小山丘。
  • 班荊:鋪開荊條坐臥其上,指隱士的簡樸生活。
  • 潺湲:水流聲。
  • 林泉:山林與泉水,常指隱居之地。
  • 魚鳥:指自然界中的魚和鳥,象征自由與和諧。
  • 龍出戛金:形容龍騰飛躍,戛然而止,金光閃閃。
  • 滄海:大海。
  • 鶴馴喚鉄:馴養的鶴,喚鉄可能指鶴鳴聲如鉄器相擊。
  • 白雲間:指高遠的天空。
  • 三花樹:一種神話中的樹,開花三次,象征長壽或不凡。
  • 玄洲:神話中的仙境。
  • 勘大還:探索大道,尋求真理。

繙譯

在淮南的大隱之地,我思唸著那座小山, 在樹下鋪荊而坐,聆聽谿水的潺潺流淌。 自古以來,林泉之地便是如此美好, 但何時才能與魚鳥一同享受這份閑適? 龍在滄海上騰躍,金光閃閃,戛然而止, 鶴在白雲間鳴叫,聲音清脆如鉄器相擊。 是誰種下了那神奇的三花樹, 獨自前往玄洲,探索大道,尋求真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士曏往的山水畫卷,通過對淮南隱居地的思唸,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諧與自由生活的渴望。詩中“龍出戛金滄海上,鶴馴喚鉄白雲間”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仙境般的氛圍。結尾的“獨往玄洲勘大還”則躰現了詩人對探索真理的執著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大道真理的追求。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