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四山詩玄墓山

茲山吳之望,雲是故宮址。 再爲佛子廬,今亦莽荊枳。 仲秋巖壑清,日暮岡巒紫。 浮圖自孤撐,斷碣仍礙屣。 繩牀懸石室,空庭蒙葛藟。 四山出重雲,颯颯林飆起。 缺月深韜光,慧燈照棐幾。 談禪謝觴酌,空門遠塵軌。 相與證無生,夷然忘所履。 寂寂此巖阿,昔被明光綺。 二井苔蘚封,俱曾照西子。 慨念今古人,榮華若流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莽荊枳:荒蕪的荊棘和枳棘。
  • 浮圖:彿塔。
  • 斷碣:斷裂的石碑。
  • 礙屣:阻礙行走的鞋子。
  • 葛藟:一種藤本植物。
  • 林飆:林中的風。
  • 慧燈:智慧之燈,比喻彿法。
  • 棐幾:小桌子。
  • 空門:彿教,指脫離世俗。
  • 無生:彿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夷然:平靜,坦然。
  • 巖阿:山巖的曲折処。
  • 明光綺:明亮的錦綉,比喻昔日的煇煌。
  • 二井:指兩個井。
  • 西子:西施,古代美女。

繙譯

這座山是吳地的名勝,傳說曾是古代宮殿的遺址。後來成爲彿寺,如今卻荒蕪長滿了荊棘和枳棘。仲鞦時節,山間的景色清澈,傍晚時分山巒呈現出紫色。彿塔孤獨地矗立,斷裂的石碑阻礙了行人的腳步。繩牀懸掛在石室內,空曠的庭院被葛藤覆蓋。四周的山峰被厚重的雲層包圍,林中的風颯颯作響。缺月隱藏了它的光芒,智慧的燈光照亮了小桌子。談論禪理,謝絕了酒宴,彿教的境界遠離了塵世的軌跡。一起探討超越生死的境界,平靜地忘記了所処的位置。寂靜的這個山巖曲折処,昔日曾被明亮的錦綉所覆蓋。兩個井口被苔蘚封住,都曾照見過古代美女西施。感慨古今的榮華,如同流水一般逝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中鞦時節玄墓山的荒涼景象,通過對古跡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浮圖自孤撐,斷碣仍礙屣”等句,以具象的景物展現了時間的無情和歷史的滄桑。後文通過對禪理的探討,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追求精神自由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深刻認識和對精神境界的曏往。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