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金陵故居吊劉姬

罷絮光陰萍滿池,春風吹鬢白成絲。 明知生累翻悲死,難遣中年況近衰。 花竹每思初種日,江山重見獨來時。 人間萬事成追悔,地老天荒卻怨誰。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罷絮(bà xù)光陰:指春天將盡的時候,花絮飄飛已停止,暗示時光流逝。
  • **萍滿池:池塘里布滿了浮萍,形容景色的蕭索和時光變遷。
  • **生累:活着所經受的種種拖累、煩惱。
  • **翻悲死:反而爲死亡而悲傷。
  • **難遣:難以排遣、消除。
  • **中年況近衰:到了中年,況且又漸漸走向衰老,感嘆人生易老。
  • **花竹:花卉和竹子,代表故居的景物。
  • **初種日:當初種植的時候,回憶過去美好時光。
  • **江山重見:再次見到這裏的山水景色。
  • **地老天荒:形容經歷的時間極久,這裏強調長久的歲月。

翻譯

春天花絮飄盡光陰悄然流逝,池塘裏已佈滿了浮萍。春風輕輕吹動着兩鬢,我的頭髮早已白如銀絲。明明知道活着充滿各種牽累,可現在反而爲死亡而悲痛不已。人到中年,本就諸多愁緒難以排遣,更何況身體又漸漸走向衰老。看到故居的花竹,我常常想起當初親手栽種它們的時候。如今故地重遊,又獨自面對這熟悉的江山景色。人間的萬事萬物,如今回頭看都已化作追悔的記憶,就算時光漫長到天地都變得荒蕪,這滿心的哀怨又能去責怪誰呢?

賞析

這首詩是俞明震重至金陵故居悼念劉姬之作,飽含着深沉而複雜的情感。開篇兩句,通過「罷絮光陰」「萍滿池」的暮春衰敗景象,映襯出詩人兩鬢斑白的遲暮之感,營造出一種時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悲涼氛圍。三四句以獨特的心態描寫表達了對生死的感慨,「明知生累翻悲死」,看似矛盾的表述深刻地展現了詩人對人生苦難的思考以及對逝者的追思之情,中年衰態更增添了這種悲感的沉重。「花竹每思初種日,江山重見獨來時」,藉故居景物勾起往昔回憶,花竹依舊,人事已非,「獨」字強調了詩人此時的孤獨寂寥。尾聯發出「人間萬事成追悔,地老天荒卻怨誰」的長嘆,將全詩情感推向高潮,深刻表達了對過往種種無法彌補的遺憾以及不知該向誰傾訴的悲傷無助,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意境宏大又悠長,充滿了對人生無常的感嘆和對往昔舊事的眷戀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