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明月光
深林自微細,朗月出潺湲。
鸂鶒照人白,溼霧橫空山。
明童撥水去,青女騎月還。
皎皎被玉服,冶質秋雲端。
抒音自玄暢,巖桂何脩寒。
霓旌雖暫住,鳳駟難久安。
瑤琴盤石上,泠泠清商彈。
從此離塵紛,悠悠雲中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 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形似鴛鴦而稍大。
- 溼霧:潮溼的霧氣。
- 明童:明亮的童子。
- 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 冶質:美好的資質。
- 抒音:表達音樂。
- 玄暢:舒暢。
- 脩寒:通「修寒」,長久的寒冷。
- 霓旌(ní jīng):彩色的旌旗。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越。
- 清商:古代樂曲名,聲調比較清越。
翻譯
深深的樹林從細微處顯現,明朗的月亮從緩緩流動的水中升起。鸂鶒在月光下照着人顯得很白,潮溼的霧氣橫亙在空寂的山間。明亮的童子撥水離去,霜雪女神騎着月亮歸來。皎潔的月光像是披上了玉製的衣服,美好的資質在秋雲之上。表達出的音樂自然舒暢,山中的桂樹爲何長久地處於寒冷之中。彩色的旌旗雖然暫時停留,鳳凰拉的車也難以長久安穩。把瑤琴放置在磐石上,清越的清商之曲彈響。從此遠離塵世的紛擾,像悠悠的雲中神鳥一般。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而神祕的月夜景象。詩中通過對深林、朗月、鸂鶒、溼霧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空靈、靜謐的氛圍。「深林自微細,朗月出潺湲」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深林的幽微和月亮從水中緩緩升起的情景,給人以寧靜的美感。「鸂鶒照人白,溼霧橫空山」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清幽。「明童撥水去,青女騎月還」則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使詩歌富有想象力。
詩中還表達了對美好資質和舒暢心境的追求,以及對塵世紛擾的超脫渴望。「皎皎被玉服,冶質秋雲端」形容月光的皎潔和美好,也暗示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嚮往。「抒音自玄暢,巖桂何脩寒」通過音樂的舒暢和桂樹的耐寒,表現出詩人對內心寧靜和堅韌的追求。「霓旌雖暫住,鳳駟難久安」則表達了對世俗的榮華富貴的看法,認爲它們是短暫而不穩定的。
最後,「瑤琴盤石上,泠泠清商彈。從此離塵紛,悠悠雲中鸞」描繪了詩人在磐石上彈奏瑤琴,遠離塵世紛擾,追求自由和超脫的情景,體現了詩人對寧靜、自由生活的嚮往。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清麗,富有藝術感染力。

柳如是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 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爲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爲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爲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