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斗六一帶被燬有感

· 洪繻
皇天降災殃,發自倭人手。 非彼能橫行,天假爲彗帚。 雨膏二百年,時數丁陽九。 或逢貪酷官,或遭跳梁醜。 潢池有沸湯,小民受其咎。 循環逾十秋,中輒生厄紐。 曩歲劉公來,臺海經擊掊。 紛糅及山川,削朘窮林藪。 一波未能平,一聲狂鯨吼。 汪洋日出方,突如來禍首。 疆臣無瑰材,海天遭碎剖。 烽火遍全臺,間時燎薪槱。 去冬臺北城,忽有羣雄糾。 聚沙不成團,焚如付烏有。 首從鹹遠颺,傷哉村童叟。 茲夏斗六門,亦復出抖擻。 彼族好擾人,亂絲益生綹。 聞說據在山,巉巖鬼神守。 彼族佩槍登,傷僕如墜缶。 失利無如何,餘怒及耕耦。 旁近幾十村,村村焚成黝。 吾民居此間,如指在械杻。 所望天好生,意外能運肘。 俯提出婦孩,倒懸解耆耇。 吾民飢渴深,時時瞻箕斗。 驟雨不崇朝,暴風不恆久。 上天多變遷,雲頭滅蒼狗。 豈有愛憎心,此薄而彼厚。 不過昏眚侵,太陽暫蒙垢。 真人驅天驕,名王系組綬。 獻俘闕廟前,函頭在左右。 未知我今生,得此遭逢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斗六:地名。
  • (huǐ):同「毀」。
  • 倭人:對日本人的舊稱。
  • 雨膏:滋潤作物的霖雨。
  • 陽九:古代術數家的學說。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爲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餘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爲旱災,陰爲水災。
  • 潢池:池塘。
  • 沸湯:滾開的水。
  • 厄紐:困厄的關鍵。
  • 擊掊(pǒu):抨擊。
  • 削朘(juān):剝削。
  • 林藪(sǒu):山林與澤藪。
  • 瑰材:傑出的人才。
  • 薪槱(yǒu):積木。以喻人才濟濟。
  • 遠颺:遠走,高飛。
  • 抖擻(sǒu):振作。
  • (liǔ):絲縷等打成的結。
  • 墜缶:缶,瓦器,這裏指像瓦器破碎般墜落。
  • 耆耇(qígǒu):老年人。
  • 箕斗:箕宿和鬥宿,泛指羣星。
  • 崇朝:終朝,從天亮到早飯時,比喻時間短暫。
  • (shěng):災難,疾苦。
  • 蒼狗:天上的白雲,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 天驕:漢代人稱北方匈奴單于爲天驕,後泛指邊地強盛的少數民族首領。
  • 名王:指古代少數民族聲名顯赫的王。
  • 組綬(shòu):組帶與綬帶。

翻譯

皇天降下災禍,是從日本人那裏引發的。不是他們能肆意橫行,是上天藉助他們成爲掃帚。滋潤作物的雨下了二百年,時運遇上陽九災厄。有時碰到貪婪殘酷的官員,有時遭遇強橫搗亂的惡人。池塘如同有沸水,小百姓承受其罪咎。循環往復超過十年,中間總是出現困厄的關鍵。往昔劉公過來,臺海遭受抨擊。混亂涉及山川,剝削盡山林與澤藪。這一波還未平息,一聲聲如狂鯨吼叫。汪洋大海日出的方向,突然出現如禍首一般。疆土大臣沒有卓越人才,海天被破碎剖析。烽火遍佈全臺灣,間或有焚燒柴草。去年冬天臺北城,忽然有衆多人聚集糾合。聚沙不能成一團,焚燒後如不存在。首領和跟從的都遠遠逃走,可憐那些村中的孩童和老人。今年夏天斗六門,又出現振作起來的情況。那些人喜歡侵擾人,如同亂絲又生出了結頭。聽說他們佔據在山中,高峻的岩石有鬼神守護。那些人帶着槍支登山,傷倒人就像打破了瓦器。失利了沒辦法,餘下的怒氣波及農夫。旁邊附近幾十

洪繻

洪繻,《枯爛集》九卷。現收藏於國立臺灣文學館。〗、洪繻自編出版的《寄鶴齋詩矕》〖《寄鶴齋詩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書洪繻自編自印,作爲旅遊大陸交誼用書,也是洪氏第一部見世的著作。〗,並參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洪棄生先生全集》,以及《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薈》等所載之詩作,輯錄編校。(吳福助撰)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