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衣一首招黃任道歸

· 王令
豈曰無衣,不能素裳。縫齊有鏘,直韍以方。豈曰無衣,不能素履。 絇以爲戒,夙夜以無怠。素裳戔戔,誰涉不褰。素履几几,誰涉不止。 始也何所爲,我推我宗。惡餘之無從,睢盱以爲恭。 今也既宣我力,羣心慝慝。毀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爾我目矣,何爲而眊。聰亦云聽,曾莫有告。 謀及於道,佛且訕以笑。謂白蓋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跡。以我有常,從爾罔極。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濟。嗟爾君子,歸歟予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fú):古代一種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飾。
  • (qú):古時鞋上的裝飾物。
  • 戔戔(jiān jiān):衆多的樣子。
  • 睢盱(suī xū):渾樸貌。
  • (tè):邪惡。
  • (mào):眼睛失神,看不清楚。

翻譯

怎能說沒有衣裳,不能穿白色的下裳。縫紉得整齊又有鏘鏘聲,那蔽膝方正又筆直。怎能說沒有衣裳,不能穿白色的鞋子。用鞋上的飾物作爲警戒,從早到晚都不懈怠。白色的下裳衆多,誰去渡河不提起。白色的鞋子很別緻,誰去渡河不停止。開始的時候做什麼呢,我推舉我的同宗。厭惡我沒有跟從,還顯得那麼恭敬渾樸。現在也已經顯揚我的力量,衆人內心邪惡。詆譭我來彰顯他們自己的德行,竟然不肯糾正自己的錯誤。你我都有眼睛,爲何卻看不清楚。耳朵也號稱能聽見,卻不曾有人來告知。謀劃應符合正道,卻被人誹謗和嘲笑。說是白的卻掩蓋成黑的,也許會用紅色來混淆。行走爲何一定要有雙腳,用花言巧語來成就行徑。因爲我有恆常之理,跟從你們就沒有盡頭。輕快前行的小船,在那河流的岸邊。別人等待不來,也可以自我渡河。哎呀君子啊,我歸去啊你遲遲不來。

賞析

這首詩以較爲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詩中先從穿衣等日常事物說起,引入對人際關係和行爲的思考。「始也何所爲」等句展現了與同宗之間的複雜情感和矛盾。「今也既宣我力」則描述了面對他人的不良行爲和態度。後面通過對視覺、聽覺等的描述,進一步強調無人告知真相的困境。「謀及於道」等句諷刺了違背正道的言語和行爲。最後以小船自渡作比,希望君子能歸來。整首詩寓意深沉,通過具體形象和比喻來傳達較爲抽象的道理和情感,語言也具有一定的表現力。

王令

宋大名元城人,長於廣陵。初字鍾美,改字逢原。少孤貧,未嘗從師,辭章已雄偉老成。王安石推重其人品文章,爲之延譽,並以夫人之妹妻之。詩學韓愈、孟郊,內容多涉及社會現實。有《廣陵集》。 ► 477篇诗文

王令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