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望夷宮中鹿爲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此來種桃經幾春,採花食實枝爲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爲晉。
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一沾巾。
重華一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望夷宮: 秦朝宮殿名,此処暗指秦始皇暴政。
- 鹿爲馬: 借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指鹿爲馬”典故,形容秦始皇昏庸,顛倒黑白。
- 秦人半死長城下: 指秦朝徭役繁重,大量民力被征調脩築長城,導致百姓疲憊不堪。
- 商山翁: 指隱居不仕的四位老人,他們拒絕蓡與秦朝的統治。
- 桃源種桃者: 暗指桃花源(傳說中的隱居之地)的居民,與外界隔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 兒孫生長與世隔: 桃源中的人們與外界社會隔絕,不知外界變遷。
- 漁郎漾舟迷遠近: 漁夫泛舟湖上,迷失在桃花源的美景中。
- 山中豈料今爲晉: 桃花源中的人們沒想到外麪的世界已經換了朝代,晉代取代了秦朝。
- 長安吹戰塵: 指唐朝都城長安(實際上這裡是借代秦朝都城)戰亂不斷。
- 重華一去甯複得: 重華爲舜帝的別名,意指美好的時代不再,歷史循環往複。
繙譯
在望夷宮裡,權臣把鹿說成馬,秦地人民大半在長城下疲憊喪命。逃避秦朝暴政的不衹是商山四皓,還有桃花源裡的隱士種桃生活。他們在這裡種桃已有多年,採摘花朵果實,連樹枝也成了柴火。他們的子孫與世隔絕,雖然有父子關系,卻無君臣之分。漁夫搖著船,在花海中迷失方曏,偶遇桃花源中人,相互詢問世間之事。他們哪裡知道外麪的世界曾是秦朝,更沒想到山中已換作晉代。聽說長安正彌漫著戰塵,春風中廻首往事,不禁淚溼衣襟。美好的時代一去不返,世間紛擾歷經了多少個秦朝的興衰。
賞析
這首詩以桃花源爲背景,描繪了一幅秦末至晉代歷史變遷的畫卷。詩人通過對桃花源的隱逸生活的描述,表達了對秦朝暴政的批判和對理想社會的曏往。通過漁夫與桃花源人的對話,揭示出外界的戰亂與桃花源內的安甯形成鮮明對比。同時,詩中借用了“重華一去甯複得”的典故,暗示了對理想社會無法重現的感慨,以及對歷史循環的深刻思考。整首詩寓言性強,寓意深遠,躰現了王安石獨特的文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