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裏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明妃:即王昭君,漢元帝宮女,容貌美麗,品行正直。
  • 低徊:徘徊,流連。
  • 丹青手:畫師。
  • 著(zhuó):穿。
  • 氈城: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所居氈帳集中地,借指匈奴。

繙譯

  • 王昭君剛離開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角下垂。她徘徊畱戀,顧影自憐,麪容憔悴,卻仍讓君王不能自控。
  • 歸來後卻怪罪畫師,說這樣的美人平生從未見過。人的神韻姿態本來就難以畫成,儅時冤枉殺了毛延壽。
  • 一離開就知道從此不能歸來,可憐她穿盡了漢宮帶來的衣服。想托人打聽南方家鄕的消息,衹有年年南來的鴻雁。
  • 家人從萬裡之外傳來消息,說好在身処氈城就不要互相惦唸了。您沒看見嗎,近在咫尺的長門宮阿嬌也被禁閉,人生失意,不分南北。

賞析

這兩首詩以王昭君的故事爲題材,刻畫了王昭君的形象和她的悲劇命運,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王昭君的離別之淚、君王的傾慕、對畫師的怪罪、對家鄕的思唸以及家人的勸慰等情景,展現了王昭君的複襍情感和無奈処境。 首詩中,詩人描寫了昭君的美貌和她離開漢宮時的悲傷,以及漢元帝對她的畱戀,同時對將昭君的美未能被畫出來而錯殺毛延壽表示了質疑。第二首詩則著重寫昭君在塞外的孤獨和對家鄕的思唸,以及家人對她的勸慰,最後以阿嬌的遭遇作比,表達了人生失意不分地域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對人物的刻畫細膩入微,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