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光:古縣名。
- 曈曨(tóng lóng):天將亮的樣子。
- 栗烈:凜冽,寒冷。
- 陟岵(zhì hù):《詩·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後因以「陟岵」爲思念父親之典。
翻譯
古老的寺廟鐘聲響起,更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顯示已近殘夜,馬的嘶鳴聲中人們起身整理遠行的馬鞍。天空開始微明,半是晴天半是陰天,嚴寒剛至迎接小寒和大寒。溪水斷流是因寒冷而凍結,田野有燃燒後的痕跡,早晨的霜已幹。可嘆我老是行走在這浮光路上,思念起父親時眼睛就想要發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準備啓程時的景象以及周圍的環境氛圍。詩人通過鐘鳴、漏殘、馬嘶等細節展現了行旅生活的一個側面,「曈曨半弄陰晴日」生動地寫出了天色漸明時的微妙變化,而「栗烈初迎小大寒」則點出了時令的特徵。後兩句中對溪水和野田的描寫,進一步烘托了環境的蕭索。最後表達了自己因踏上浮光路而涌起的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詩在寫景之餘,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此詩情景交融,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