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彥時兄韻

立馬山前問酒家,山峯森列兩溪斜。 扶疏新竹聽流水,天矯古鬆看霽霞。 遠目自能供覓句,枯腸終不柰搜茶。 一杯湯餅東窗晚,危坐清吟對月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hè):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用韻或情感意境等創作詩詞來相呼應。
  • 森列:像樹木一樣羅列,形容衆多且整齊地排列。
  • 扶疏: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 ****夭矯(wāo jiǎo):形容屈曲而有氣勢,這裏用來描寫古鬆的姿態。
  • 霽(jì)霞:雨後初晴時的彩霞。
  • 遠目:遠望。
  • 枯腸:枯竭的腸胃,常指才思枯竭。這裏形容苦思冥想時的狀態。
  • ****柰(nài):同「耐」,忍耐,忍受。
  • 湯餅:一種水煮的麪食。
  • 危坐:端正地坐着。

翻譯

我騎在馬上站在山前向人詢問哪裏有酒家,眼前山峯衆多且整齊羅列,兩條溪流傾斜蜿蜒。 剛生長的新竹枝葉繁茂有致,我靜靜傾聽着潺潺流水聲;古老蒼勁的松樹姿態屈曲有氣勢,我仰頭欣賞着雨後初晴的彩霞。 向遠處眺望,那些美景自然能夠給我提供寫詩的靈感,可我苦思冥想卻怎麼也忍受不了腹中沒有才思,只能尋求茶來提神。 傍晚,在東窗下吃了一碗湯餅後,我端正地坐着,在清幽的氛圍中對着皎潔的月光吟誦起詩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幽閒適的田園生活畫卷。開篇「立馬山前問酒家,山峯森列兩溪斜」營造出開闊的山水場景,爲全詩奠定了寧靜而宏大的基調。「扶疏新竹聽流水,夭矯古鬆看霽霞」通過描寫新竹、流水、古鬆、霽霞等自然景色,將有聲的流水與靜態的植物、雲霞相融合,細膩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妙和諧,給人以閒適之感。

「遠目自能供覓句,枯腸終不柰搜茶」則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吟詩創作的投入與執着。雖苦思無靈感,但詩人並未煩躁,而是在淡淡的苦悶中依然享受着對詩詞創作的追求。

最後「一杯湯餅東窗晚,危坐清吟對月華」將場景切換到傍晚的室內,詩人在東窗下吃着湯餅,隨後對着月光端坐吟詩。這種畫面充滿了詩意與寧靜,生動地刻畫了一位沉浸在詩意生活中的文人形象,讓人感受到詩人遠離塵世喧囂,在自然與詩詞中尋求精神愉悅的心境 。整首詩情景交融,透着文人雅士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與詩詞藝術的熱愛。

王之道

王之道

王之道,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於宋哲宗元祐八年,卒於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爲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雲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後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於世。 ► 10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