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

杖藜隨水轉東岡,興罷還來赴一牀。 堯桀是非時入夢,固知餘習未全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藜,一種草本植物,這裏指用藜的莖做成的柺杖 。
  • 興罷:興致結束。
  • 堯桀:堯,傳說中上古的賢明君主;桀,夏朝末代暴君。這裏代表好與壞、是與非。
  • 餘習:這裏指以往的習慣或觀念等。

翻譯

我拄着藜杖,順着水流緩緩走向東邊的山岡,盡情遊玩興致消退後,回到牀上休息。夢中時而會浮現出堯帝和夏桀那樣是是非非的事情,我也明白,心中以往留下的那些念頭還並未完全忘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日常閒適的生活片段。開篇「杖藜隨水轉東岡」,通過描寫詩人拄杖漫步、隨水而行至東岡的情景,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園漫步圖,傳遞出一種愜意、舒緩的生活節奏。而「興罷還來赴一牀」,盡興歸來後回到牀上,又表現出生活的隨性與自然。

後兩句「堯桀是非時入夢,固知餘習未全忘」,則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夢中出現堯帝與夏桀的是非紛爭,反映出詩人即便在看似閒適的生活中,內心仍擺脫不了對歷史、是非的思考,還留存着過往對世事關注的習慣和觀念,看似簡單的詩句,卻蘊含着詩人對自我心靈的審視與反思 ,平淡中盡顯深沉的意趣,讓詩歌在悠然的生活場景中,增添了一份對人生與世事的深度思考,韻味悠長。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