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吳桐亭舅氏

· 章甫
天際雪霏白,山頭草斷青。 驚聞山下石,痛矣隕文星。 舅氏少寒素,苦學夜聚螢。 學成名下士,才高德亦馨。 及鋒而一試,便已發新硎。 獻策醇且茂,董賈對漢廷。 胸羅廿一史,手次十三經。 世稱真儒者,爲後學典型。 大業應壽世,長保此真形。 胡年六十六,竟把程門扃。 愁雲何渺渺,悲風何泠泠。 昨捧天書至,乃是緋衣靈。 遂從天使去,騎鶴上帝庭。 也知玉樓竣,召記不教停。 其如奇字奧,何處問元亭。 後生失仰止,哭對舊書櫺。 曰先生歸也,哀逝不堪聽。 始信心喪者,倍愴思舊銘。 先君同硯席,約計五十齡。 相期扶大雅,嶽峙與淵渟。 我亦弟子痛,兼淚渭陽零。 而且兒曹輩,小叩受寸筳。 嗚呼恩義重,西州即東溟。 悽絕策馬慟,莫教醉後醒。
拼音

章甫

章甫,林爽文事變時,曾募義軍堵禦。嘉慶四年(1799)歲貢,三次渡海赴試,皆不中,遂設教裏中。重修府學文廟時曾捐銀贊助,其後擔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讀書博採經子百家之菁華,究心詩學之源流正變。其後絕意仕途,課兒孫自娛,時人目爲高士。詩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連橫《臺灣通史》著錄作四卷、《臺灣詩乘》作八卷。集中或贈答酬酢,或山水記遊。作者屐痕所至,除臺灣本土風光外,三次渡海赴試,於澎湖、福建所見,亦留載文字之中。全書依體裁大致分爲六卷,前五卷爲詩歌,第六卷爲散文。王國璠臺灣縣學教樑上春,爲其《半崧集》簡編作序曰:「按半崧之詩,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五法俱備而不入俚……故非獨五、七言律波瀾壯闊、法度精嚴,如建大將旗鼓,雖八面受敵,無懈可擊。其古詩之蒼樸渾成,直截愷惻,寄濃於簡淡之中,真有古樂府遺意。至如絕句、駢體、雜文,或以韻格勝,或以詞氣勝,要皆麗而有則,約而彌該,非出入於六朝諸家不辨。」章甫詩歌的風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詩「不入俚」,少有詠歌民俗之作。今見《半崧集》爲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據嘉慶二十一年(1816)謄錄的抄本,典藏於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刪存原書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簡編》,爲今日常見的版本。以下據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的鈔本爲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及臺銀本《半崧集簡編》進行參校。(江寶釵撰) ► 4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