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 芹香:古時的一種象征美好婚姻的禮物(芹,qín)。
- 粉匳(lián):裝脂粉的盒子,這裡借指嫁妝。
- 熊羆(pí)夢:指生男孩的預兆。
- 姮娥(héng é):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 }
繙譯
{ 新娘的衣袖中帶著芹香和嫁妝,纏緜的香氣連水痕都變得黏膩。 美滿的姻緣如同在田中種下美玉,美好的事情如同在錦緞上增添花朵。 琴瑟之聲和諧,正如君子的佳配,生男孩的吉兆被長輩所期盼。 新郎此去的時候鞦意漸濃,笑著指曏嫦娥戯弄桂樹和蟾蜍的月宮。 }
賞析
{ 這首詩是一首賀新婚的詩作,充滿了對新人的美好祝福。詩的首聯通過描寫新娘帶著芹香和嫁妝,展現出新婚的喜慶氛圍,“纏緜香息水痕黏”一句更是將這種氛圍烘托得更加濃鬱。頷聯以“良緣有玉田中種,好事如花錦上添”形象地表達了對新人婚姻美滿、幸福美好的祝願。頸聯提到琴瑟和諧,寓意夫妻關系融洽,而“熊羆夢葉大人佔”則表達了對新人早生貴子的期望。尾聯以鞦光爲背景,新郎笑著指曏月宮,增添了一種浪漫的氛圍,也象征著新人未來的美好生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吉祥,充分表達了對新婚夫婦的祝福之情。 }
章甫
章甫,林爽文事變時,曾募義軍堵禦。嘉慶四年(1799)歲貢,三次渡海赴試,皆不中,遂設教裏中。重修府學文廟時曾捐銀贊助,其後擔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讀書博採經子百家之菁華,究心詩學之源流正變。其後絕意仕途,課兒孫自娛,時人目爲高士。詩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連橫《臺灣通史》著錄作四卷、《臺灣詩乘》作八卷。集中或贈答酬酢,或山水記遊。作者屐痕所至,除臺灣本土風光外,三次渡海赴試,於澎湖、福建所見,亦留載文字之中。全書依體裁大致分爲六卷,前五卷爲詩歌,第六卷爲散文。王國璠臺灣縣學教樑上春,爲其《半崧集》簡編作序曰:「按半崧之詩,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五法俱備而不入俚……故非獨五、七言律波瀾壯闊、法度精嚴,如建大將旗鼓,雖八面受敵,無懈可擊。其古詩之蒼樸渾成,直截愷惻,寄濃於簡淡之中,真有古樂府遺意。至如絕句、駢體、雜文,或以韻格勝,或以詞氣勝,要皆麗而有則,約而彌該,非出入於六朝諸家不辨。」章甫詩歌的風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詩「不入俚」,少有詠歌民俗之作。今見《半崧集》爲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據嘉慶二十一年(1816)謄錄的抄本,典藏於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刪存原書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簡編》,爲今日常見的版本。以下據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的鈔本爲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及臺銀本《半崧集簡編》進行參校。(江寶釵撰)
► 4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