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申:指1908年。
- 入都門:進入京城(這裏指北京)城門 。
- 感興:因感發而興起某種情思創作此詩。
- 車前十丈起紅塵:車馬前行時揚起十丈高的塵土。 紅塵:這裏指飛揚的塵土。
- 冠蓋相望:形容政府的官員很多,服飾和車乘前後相望 。 冠蓋:官員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員。
- 一例新:一概都是新的模樣。
- 絕似:非常像。
- 渾忘:完全忘記。
- 庚子事:指1900年(庚子年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等出逃,京城遭受重創等一系列國難。 庚子:干支紀年中的一個年份,這裏所指的是1900年。
- 銅駝荊棘:形容國土淪陷後殘破的景象。出自《晉書·索靖傳》,索靖曾指着洛陽宮門前的銅駝嘆息說:「會見汝在荊棘中耳!」意思是國家即將滅亡,繁華的洛陽宮門前的銅駝也將淹沒在荊棘之中 。 銅駝:銅鑄的駱駝,古代置於宮門之外。 荊棘:帶刺的野生植物。
翻譯
馬車前揚起十丈高的飛揚塵土,往來的官員們皆是一副全新模樣。看上去就好像人們完全忘記了庚子年國難的傷痛,再也找不到當初國土淪陷後那種滿懷悲憤的痕跡!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特定歷史時期創作的作品,蘊含着深沉的憂國之思。詩的前兩句通過「車前十丈起紅塵,冠蓋相望一例新」的描寫,描繪出京城表面繁華熱鬧,官員們往來不絕的景象。這裏用熱鬧的場景爲下文抒發感慨埋下伏筆。 後兩句「絕似渾忘庚子事,銅駝荊棘淚無痕!」則筆鋒一轉,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奈與悲憤。衆人似乎完全忘卻了幾年前八國聯軍入侵造成的國難傷痛 ,本應使人觸景傷懷之處如今卻找不到絲毫當年悲憤情緒的痕跡。「銅駝荊棘」這一典故的運用,形象地寫出國家曾經遭受的創傷,而「淚無痕」則深刻地凸顯出人們的麻木不仁,以及詩人自己的痛心疾首。全詩以強烈的對比,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體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百姓忘卻國恥的不滿 ,情感真摯深沉,極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