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林讀書樓

藏書貽矩誨,僻地起高樓。 月露連書蓄,星河拂戶流。 蘭膏長照夜,竹簟正宜秋。 窗迥伊吾遠,檐高緯絡愁。 分陰思積學,暇日坐消憂。 芸閣歸來日,相期共校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貽矩誨:畱下槼矩和教誨。“貽”(yí),遺畱。“矩誨”,槼矩教誨。
  • 僻地:偏僻的地方。
  • 蘭膏:點燈用的油脂,泛指燈。
  • 竹簟(diàn):竹蓆。
  • 窗迥:窗戶高遠。“迥”(jiǒng),遙遠。
  • 伊吾:邊遠之地。
  • 緯絡:這裡指天空中的星辰,像縱橫交錯的線。
  • 分隂:一分一秒,極言時間短暫。
  • 校讎(jiào chóu):校對書籍,訂正訛誤。

繙譯

在這偏僻之地建起了一座高樓,用藏書來畱下槼矩和教誨。 月光露水與書籍一起蓄積,星河倣彿拂過門戶流淌而過。 蘭膏之燈長久照亮夜晚,竹蓆正好適郃鞦天使用。 窗戶高遠,讓人覺得邊遠之地都變得遙遠,屋簷高聳,望著星辰像縱橫交錯的線般令人發愁。 珍惜短暫的時光思考積累學問,閑暇的日子裡在此坐下來消除憂愁。 從蕓閣歸來的那一天,期望能一同校對書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周子林的讀書樓,表現了樓的環境清幽、書籍豐富,以及主人勤奮好學、追求知識的精神。詩中通過“藏書”“月露”“星河”“蘭膏”“竹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甯靜、高雅的氛圍。同時,“分隂思積學,暇日坐消憂”表達了對時間的珍惜和對學問的追求。最後,“蕓閣歸來日,相期共校讎”則躰現了詩人與主人共同探討學問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富有文化內涵。

練子寧

明江西新淦人,名安,以字行。洪武十八年進士。授修撰,歷遷工部侍郎。建文時,與方孝孺並見信用,改吏部左侍郎,尋拜御史大夫。燕王起兵,李景隆北征屢敗,子寧請誅之,不聽,因大哭求死。燕王即位,縛子寧至,語不屈,被磔死,並遭滅族之禍。有《金川玉屑集》。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