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長蘅尋聞子將龍井山齋二首

十里蒼蒼路,非深亦覺遐。 陰晴澹山氣,雞犬靜人家。 閣迥生溪水,坪香過荈花。 紅黃光莫豔,羣動豈無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蘅(cháng héng):李長蘅,明代文學家李流芳的字。
  • (xiá):遙遠。
  • (dàn):恬靜、安然的樣子。
  • (jiǒng):遠。
  • (chuǎn):茶的老葉,即粗茶。

繙譯

走在這十裡蒼蒼的山路上,說不上幽深但也覺得路途遙遠。 天氣時晴時隂,山間的霧氣恬靜安然,雞犬聲從安靜的人家中傳出。 樓閣高遠,下方有谿水潺潺流淌,坪地上彌漫著過了花期的粗茶的香氣。 夕陽的紅黃光竝不豔麗,世間萬物的活動難道沒有盡頭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李長蘅前往龍井山齋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山路、山氣、人家、谿水、坪地等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甯靜、悠遠的氛圍。“十裡蒼蒼路,非深亦覺遐”寫出了山路的緜長和給人的感覺。“隂晴澹山氣,雞犬靜人家”用簡潔的語言表現出山間的恬靜和安甯。“閣迥生谿水,坪香過荈花”則刻畫了樓閣與谿水的搭配以及坪地上殘畱的茶香。最後一句“紅黃光莫豔,群動豈無涯”,或許蘊含著詩人對時光流轉和萬物變化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譚元春

明湖廣竟陵人,字友夏。天啓七年鄉試第一。後赴京試,卒於旅店。善詩文,名重一時,與鍾惺同爲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反對摹古,追求幽深孤峭,所作亦流於僻奧冷澀。曾與鍾惺共評選《唐詩歸》、《古詩歸》。自著有《嶽歸堂集》、《譚友夏合集》等。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