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關山雪霽圖

昔我北遊月在,兼旬犯雪度雄霸。千里萬里皆瑤琨,高迷丘垤低迷罅。 朔風烈烈塵不驚,中野蕭條但桑柘。僕伕股慄面削瓜,身上破褐才掩髂。 長途日暮行不前,回顧堪憐那忍罵。前車既斷後車絕,停驂獨宿道旁舍。 牀頭土銼鬱生薪,村酒沽來敢論價。臥聽櫪馬齕枯荄,展轉無眠疑不夜。 忽然朝光入甕牖,主僕瞥見互驚訝。攬衣匆匆便蓐食,如此晴明喜天借。 可辭趁暖即前程,剪拂蹇驢還自跨。瀘溝凍合疋練橫,徑度不用修樑架。 西山馬首遙相迎,拔起人言似蒿華。瓊樓玉宇忽照眼,行行已到南關下。 時清關吏殊可人,不復誰何乃邀迓。過關使客多於簇,或挽柴車或高駕。 閒情我正繞剡溪,吟思誰歟似清灞。道逢軒蓋何其都,駿馬雕鞍蒙錦帕。 銀盆熾炭蠟光燃,面面幨帷行酒炙。徒御繽紛意氣粗,錯金劍具青絲靶。 行人不解說姓名,但說無非國姻婭。狐裘貂帽詎知寒,馳驅爭入柳林射。 當時有意欲賦之,計吏相煎嗟不暇。鶯花窈窕江南春,風景依依在圖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dié):小土丘。
  • (xià):縫隙,裂縫。
  • (cān):駕車時位於兩旁的馬。
  • (lì):馬槽。
  • (hé):咬。
  • (gāi):草根。
  • (rù)食:早晨未起身,在牀蓆上進餐。謂早餐時間很早。
  • (jiǎn)驢:跛腳駑弱的驢子。
  • (bǎn):山坡,斜坡。
  • (yà):迎接。
  • (shà):水鳥或魚吃食。

翻譯

從前我向北遊歷的時候,月亮高掛,連續十幾天冒着雪走過雄霸之地。千里萬里都是潔白如玉的冰雪,高的地方使山丘顯得迷惑不清,低的地方填補了低窪的縫隙。 北風猛烈但塵土不驚,田野中一片蕭條只有桑樹柘樹。僕人嚇得雙腿發抖,臉像削了皮的瓜,身上破舊的粗布衣服才遮住大腿。 走了很長時間,天色已晚走不動了,回頭看讓人可憐又不忍責罵。前面的車已經走不了後面的車也停了,停下馬車獨自在路旁的房舍住宿。 牀頭的土鍋堆積着柴草生出火焰,村裏的酒買來也不敢計較價格。躺在牀上聽着馬槽裏的馬啃食着枯草,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感覺好像沒有夜晚。 忽然早晨的光線照進窗戶,主僕兩人看到都很驚訝。匆忙穿上衣服就起牀吃飯,如此晴朗的天氣讓人歡喜,感覺是上天的恩賜。 可以趁着暖和趕緊上路,梳理一下跛腳的驢子自己再騎上去。瀘溝的水凍結成像一匹白色的絹布橫在那裏,直接走過去不用修建橋樑。 遠處西山的山頭好像在遠遠地迎接,高聳起來人們說像蒿草和花朵。瓊樓玉宇忽然出現在眼前,一行行已經走到南關下。 當時國家清平,守關的官吏很和善,不再盤查而是邀請迎接。過關的使者和旅客多得像簇擁在一起,有的拉着柴車,有的駕着高車。 我的閒情正像在剡溪邊遊玩一樣,吟詩的思緒誰像在清澈的灞水邊呢?路上遇到的車蓋是多麼的多,駿馬和雕刻着花紋的馬鞍上蓋着錦帕。 銀盆裏燃燒着熾熱的炭火,蠟燭的光亮閃耀着,四面的帷帳裏進行着酒宴烤肉。隨從們紛紛亂亂,意氣豪放,錯金的劍鞘和青絲的劍靶。 路上的行人不說明自己的姓名,只說都是皇親國戚。穿着狐裘和貂帽哪裏知道寒冷,驅馬爭相進入柳林打獵。 當時有意想要寫下來,可是被官吏催促沒有空閒時間。江南的春天鶯歌燕舞,風景美好就像在圖畫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北遊的經歷,生動地展現了旅途中的艱辛與美景,以及過關時的所見所聞。詩中既有對惡劣自然環境的描寫,如風雪、嚴寒,也有對美好景色的刻畫,如瓊樓玉宇、江南春景。同時,還描寫了不同的人物和場景,如僕人的恐懼、守關官吏的和善、路上行人的豪奢等,展現了社會的多樣性。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豐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想象,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詩人的所見所感。

蘇伯衡

元明間浙江金華人,字平仲,友龍子。博涉羣籍,文詞蔚贍有法,以善古文聞名於時。元末貢於鄉,洪武間入禮賢館,爲國子學錄,遷學正,擢翰林編修。十年,宋濂薦以自代,以疾力辭。二十一年聘主會試,尋爲處州教授。以表箋忤旨下獄死。二子救父並被刑,士論惜之。有《蘇平仲集》存世。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