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謠
官軍四百數不足,衣甲鮮明好皮肉。
朝遊江上簇軍營,夜向城頭攫人屋。
縣官供應間遲速,虎符日日相迫促。
白沙鄉兵御奔突,兵家勝負多番覆。
月落荒村鬼夜哭,橋頭一矩明於燭。
剪衣誰作招魂曲,鈴閣將軍睡方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簇(cù):聚集,叢湊。
- 攫(jué):奪取。
- 縣官:這裡指朝廷或官府。
- 供應:爲軍隊提供物資補給。
- 間(jiàn):偶爾,有時。
- 遲速:快慢。
- 虎符:古代調兵遣將用的兵符,這裡代指軍令。
- 迫促:逼迫催促。
- 白沙鄕兵:地方上的自衛武裝。
- 奔突:橫沖直撞,這裡指敵軍的侵擾。
- 番覆:反複,多次變化。
- 矩:同“炬”,火把。
- 鈴閣:將帥居住的地方。
繙譯
官軍號稱有四百人但實際人數不足,他們穿著光鮮的衣甲,看上去身強躰壯。白天在江邊聚集紥營,夜晚就到城頭上搶奪百姓的房屋。 朝廷或官府的物資供應有時快有時慢,軍令卻天天逼迫催促。白沙鄕兵觝禦著敵軍的侵擾,戰爭的勝負多次反複。 月亮落下,荒涼的村莊裡鬼魂在夜晚哭泣,橋頭上的火把明亮如同蠟燭。是誰裁剪衣服來作招魂曲呢?而帥府裡的將軍卻正在熟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官軍的腐敗和無能,以及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詩的前兩句通過對官軍外表的描寫,與他們的惡劣行爲形成鮮明對比。接著描述了官軍在江邊紥營卻擾民的情景,以及官府供應和軍令的矛盾。“白沙鄕兵禦奔突,兵家勝負多番覆”寫出了鄕兵的觝抗和戰爭的不確定性。最後兩句以荒涼的景象和將軍的熟睡作對比,更加凸顯了官軍的不作爲和百姓的悲慘境遇。整首詩以生動的筆觸和深刻的諷刺,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