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癸卯:干支紀年中的年份。
- 中夏: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五月。
- 孤憤:因孤獨無助而產生的悲憤之情。
- 肯自磨:怎肯自我消磨(意志等)。「肯」,怎肯、豈肯 。
- 酒伯:指酒,「伯」有老大、首領之義,這裏稱酒爲「酒伯」,是一種形象的說法 。
- 詩魔:指強烈的作詩慾望,如同被魔所纏。
- 顧影:回頭看自己的影子。
翻譯
在這漫長的黑夜裏,我獨自一人悲歌不已,滿腔孤憤的情緒,又怎肯就這樣自我消磨。面對如災星般的處境,只能依靠酒來排憂解難;要打破心中愁緒的壁壘,只能仗着作詩的熱情與衝動。每當遇到人,總是不禁感嘆說「一切都罷了」,回頭看着自己的影子,還忍不住問「你說這該如何是好」。很想和那老漁翁一起暢快開口大笑,一起商量哪裏是水天相接、風景宜人的好去處。
賞析
這首詩體現了錢謙益內心複雜而深沉的情感。開篇「漫漫長夜獨悲歌,孤憤填胸肯自磨」,描繪出詩人在漫長黑夜中的孤獨與悲憤,表明他不甘被困境磨滅意志的心境。頷聯「敵對災星憑酒伯,破除愁壘仗詩魔」,形象地寫出了詩人試圖藉助酒和詩歌來對抗命運、排遣愁緒。頸聯「逢人每道君休矣,顧影還呼汝謂何」,通過與人交談時的感嘆和對自己影子的問詢,將內心的無奈和迷茫刻畫得入木三分 。尾聯「欲共老漁開口笑,商量何處水天多」則在前面濃烈情感的基礎上,展現出詩人對一種寧靜、超脫生活的嚮往,在水天遼闊之處忘卻煩惱、開懷一笑,既有點出世的意味,又隱隱透露着對現實的逃避與無奈 。整首詩情感層層深入,用詞精煉準確,生動地反映了詩人當時的心境與處境。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
錢謙益的其他作品
- 《 巳亥正月十三日過子晉湖南草堂張燈夜飮追憶昔游感而有贈凡四首 其四 》 —— [ 清 ] 錢謙益
- 《 戊寅除夕偕孟陽守歲時蕭伯玉僑居春暉園 》 —— [ 清 ] 錢謙益
- 《 送吳梅村宮諭赴召 》 —— [ 清 ] 錢謙益
- 《 戊戌新秋日吳㢲之持孟陽畫扇索題爲賦十絕句 其十 》 —— [ 清 ] 錢謙益
- 《 桂殤四十五首 其三十一 》 —— [ 清 ] 錢謙益
- 《 病榻消寒雜咏四十六首 其十二 》 —— [ 清 ] 錢謙益
- 《 寄嚴道徹太守二首 其二 》 —— [ 清 ] 錢謙益
- 《 新正二日偕河東君過拂水山莊梅花半開春條乍放喜而有作 》 —— [ 清 ] 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