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鐵爲盧丹

方寸鐵,百鍊剛。吹毛□□秋水光,鐫勒妙擬郚竹房。 倒薤文,連環紐,通侯累累懸肘後。伏龜趺,□□□,頌德紀功垂不朽。 鐵名已著霜滿顱,復將鐵業傳二雛。勿劖元祐□,□□詅癡符。 何如往補石經漏,萬古六書存楷模。天下英髦知所趨,伊□□力丹丘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寸鐵:指極小的鐵片或鐵器。
  • 百鍊剛:經過多次鍛鍊的鋼鐵,比喻經過多次磨練的人。
  • 吹毛:形容刀劍鋒利,能夠吹毛斷髮。
  • 鐫勒:雕刻。
  • 郚竹房:地名,可能指某個擅長雕刻的地方。
  • 倒薤文:一種古代的裝飾性文字或圖案。
  • 連環紐:連續的環狀裝飾物。
  • 通侯:古代對諸侯的一種稱呼。
  • 伏龜趺:雕刻有龜形的石座。
  • 頌德紀功:歌頌功德,記錄功績。
  • :刻。
  • 元祐:北宋時期的一個年號。
  • 詅癡符:古代一種符咒,用於驅邪。
  • 六書:古代漢字造字和用字的六種方法。
  • 楷模:典範,榜樣。
  • 英髦:英俊之士。
  • :語氣詞,無實義。
  • 丹丘:神話中的仙山。

翻譯

這小小的鐵片,經過百次鍛鍊,堅硬無比。它的鋒利如同秋水般閃耀,雕刻技藝巧妙如同郚竹房的工藝。

倒薤文和連環紐,這些裝飾精美,通侯們將其懸掛在肘後,顯得尊貴。伏龜趺上的雕刻,記錄着頌德紀功,傳頌不朽。

這鐵的名聲已經如霜般覆蓋了我的頭顱,我還將這鐵的技藝傳授給兩個孩子。不要刻上元祐年間的標記,也不要刻上詅癡符。

何不將這技藝用於補充石經的遺漏,讓萬古流傳的六書楷模得以保存。天下的英俊之士都知道應該追求什麼,這就是丹丘篇的力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塊經過百鍊的鐵片,展現了其鋒利與雕刻的精美,同時寓意了技藝的傳承與文化的保存。詩中「方寸鐵」與「百鍊剛」對比,突出了鐵片的珍貴與堅韌。後文通過「頌德紀功垂不朽」等句,強調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呼籲將技藝用於更有價值的事業,如補充石經,保存六書楷模,體現了對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