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楊君赴春闈詩

河橋梅放雨初晴,榮捧鄉書上帝京。 藩府已推魁八郡,大廷還擬冠羣英。 蟲吟驛館三更夢,月滿蓬窗萬里情。 遙想難兄相會處,對牀風雨酒同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春闈:明清兩代科舉制度中春季舉行的會試,是選拔進士的重要考試。
  • 河橋:指橋樑,這裏可能特指送別之地附近的橋樑。
  • 梅放:梅花開放,常用來象徵冬去春來,寓意新生或希望。
  • 鄉書:指鄉試的錄取通知書,即通過鄉試的證明。
  • 帝京:指京城,即皇帝所在的都城。
  • 藩府:指地方的行政機構,這裏可能指楊君在地方上的成就。
  • 魁八郡:指在八郡中名列前茅,即在地方考試中成績優異。
  • 大廷:指中央的考試場所,即會試的地點。
  • 冠羣英:指在衆多英才中脫穎而出,成爲佼佼者。
  • 蟲吟:蟲鳴,常用來形容夜晚的寧靜。
  • 驛館: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換馬的處所。
  • 蓬窗:指簡陋的船窗或車窗外。
  • 難兄:指楊君的兄弟,難兄難弟意指關係親密的兄弟。
  • 對牀風雨:指兄弟或親友同牀共話,風雨中更顯情深。

翻譯

河橋邊的梅花在雨後初晴時綻放,你榮幸地捧着鄉試的錄取通知書前往京城。在地方上,你已經以優異的成績在八郡中名列前茅,而在中央的會試中,你也將有望在衆多英才中脫穎而出。在驛館的夜晚,蟲鳴聲中你做着三更的夢,月光灑滿簡陋的船窗,你的心中充滿了萬里的情感。遙想你與兄弟相會的那一刻,風雨中你們同牀共話,共同傾訴心事,那情景定是溫馨而深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楊君赴京參加春闈的情景,通過河橋梅放、蟲吟驛館等意象,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期待。詩中「藩府已推魁八郡,大廷還擬冠羣英」一句,既表達了對楊君才華的肯定,也寄寓了對他在京城考試中取得佳績的期望。結尾的「遙想難兄相會處,對牀風雨酒同傾」則深情地描繪了兄弟情深,風雨同舟的溫馨畫面,增添了詩作的情感深度。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