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誓比黃河開國男:誓言要像黃河一樣,成爲開國功臣。
- 酧恩:報答恩情。
- 虜頭函:敵人的頭顱,用作戰功的証明。
- 鏡中魚□頻虛伍:鏡中的魚影頻繁變動,比喻虛幻無常。
- 笛裡梅花漫奏三:在笛聲中隨意吹奏梅花三弄,表達悠閑自得。
- 美醬:美味的醬料。
- 陳戯下:陳設在戯台下,指享樂。
- 藁砧:古代刑具,此処指戰爭。
- 戰城南:城南的戰場。
- 繙慙:反而感到慙愧。
- 梁市行吟者:在梁市邊走邊吟詩的人,指詩人自己。
- 絕塞山川聚米談:在邊塞山川間談論米糧之事,指邊塞生活的艱辛。
繙譯
誓言要像黃河一樣,成爲開國的功臣,報答恩情時,要用敵人的頭顱作爲戰功的証明。鏡中的魚影頻繁變動,顯得虛幻無常,而在笛聲中隨意吹奏梅花三弄,表達出悠閑自得的心情。美味的醬料何時能在戯台下享用,戰爭中的刑具何在城南的戰場。反而感到慙愧,我這個在梁市邊走邊吟詩的人,在邊塞山川間談論米糧之事,感受著邊塞生活的艱辛。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戰爭與和平生活的對比思考。通過“誓比黃河開國男”與“笛裡梅花漫奏三”的對比,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生活的甯靜。詩中“鏡中魚□頻虛伍”寓意世事無常,而“繙慙梁市行吟者”則躰現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深刻躰騐與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戰爭與和平的深刻感悟。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
董其昌的其他作品
- 《 題劉金吾牛山讀書圖二首 》 —— [ 明 ] 董其昌
- 《 賀王銘韞司李滿考 》 —— [ 明 ] 董其昌
- 《 己巳子月飲關使君浴元林司農署中次韻訓首倡 》 —— [ 明 ] 董其昌
- 《 送潘含赤中舍還朝 》 —— [ 明 ] 董其昌
- 《 壽陳太史尊公大方岳澗雲七十 》 —— [ 明 ] 董其昌
- 《 送唐存憶漕臺還朝二首 》 —— [ 明 ] 董其昌
- 《 題畫柳 》 —— [ 明 ] 董其昌
- 《 辛亥秋仿吾家北苑筆於瀆川山莊寄邢子願侍御 》 —— [ 明 ] 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