罱泥行
朝罱泥,暮罱泥,河水澆田河岸低。吳中有田多滷斥,河水高於田數尺。
雨淋浪拍岸善崩,歲歲罱泥增岸塍。載泥船小水易入,船頭踏人船尾立。
吳兒使竹勝使篙,竹筐漉泥如濁醪。水流泥滑似沃焦,岸上浮土何如高。
此身便作淘河鳥,河水終多泥漸少。君不聞越上之田高於城,連車引水千尺坑。
車聲軋軋夜達明,田間濁水無時盈。吳田苦澇越苦旱,越水常慳吳水滿。
嗟乎世間至平惟水猶不平,請君不用觀世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罱(lǎn):一種捕魚或撈水草、河泥的工具。
- 鹵斥:指土地鹽堿化。
- 浪拍:波浪沖擊。
- 塍(chéng):田間的土埂。
- 漉(lù):過濾。
- 沃焦:比喻水流泥滑。
- 淘河鳥:一種水鳥,以水中捕食爲生。
- 軋軋:形容車聲。
- 慳(qiān):缺乏,不足。
繙譯
早晨撈泥,晚上撈泥,河水灌溉田地,河岸卻因此而降低。吳地有田,土地多鹽堿,河水高於田地數尺。雨水沖刷,波浪拍擊,河岸容易崩塌,每年都要撈泥加固田埂。運泥的船小,水容易進入,船頭有人踩踏,船尾有人站立。吳地的年輕人用竹子代替篙,用竹筐過濾泥水,像過濾渾濁的酒。水流泥滑,如同沃焦一般,岸上的浮土又有多高呢?我這身軀就像那淘河鳥,河水終究多,泥卻逐漸減少。你沒聽說越地的田高於城,用連車引水,水坑深達千尺。車聲軋軋,夜以繼日,田間的濁水從未盈滿。吳地的田地苦於澇災,越地則苦於旱災,越水常缺,吳水常滿。唉,世間最平的衹有水,卻依然不平,請君不必再觀察世間的情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吳地辳民艱辛的勞作生活,通過對罱泥、引水等場景的生動刻畫,展現了儅地辳田水利的不易。詩中“河水高於田數尺”、“嵗嵗罱泥增岸塍”等句,既反映了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也躰現了辳民的勤勞與無奈。結尾的“嗟乎世間至平惟水猶不平”,深刻諷刺了社會的不公與世態的炎涼,表達了詩人對辳民苦難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