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和陶詩

· 童冀
西京全盛時,金城高且完。 十二羅通衢,四方萃衣冠。 金張貴公子,錦衣照朱顏。 甲第連雲霄,車馬塞城關。 雞鳴趨青瑣,日晏下朝端。 瓊樓啓華宴,瑤瑟發清彈。 吳娃引趙女,妙舞翔鳳鸞。 亦知衡門下,士不免飢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京:指長安,即今陝西省西安市,古代中國的首都之一。
  • 金城:堅固的城牆,比喻城池堅固。
  • 羅通衢:四通八達的大道。
  • :聚集。
  • 金張:指富貴人家。
  • 甲第:高大的宅第。
  • 青瑣:古代宮門上的一種裝飾,借指宮門。
  • 日晏:日暮,天晚。
  • 瓊樓:華美的樓閣。
  • 瑤瑟:古代的一種弦樂器,音色清脆。
  • 吳娃:吳地的女子,這裡指美麗的女子。
  • 趙女:趙地的女子,也指美麗的女子。
  • 衡門:簡陋的門,比喻貧寒之家。

繙譯

在長安全盛時期,城牆堅固且完好。十二條大道四通八達,四方的人們聚集於此,衣冠楚楚。富貴人家的公子們,錦衣華服映襯著紅潤的麪龐。高大的宅第直插雲霄,車馬絡繹不絕,堵塞了城門。雞鳴時分,朝臣們匆匆趕往宮門,天色已晚才離開朝堂。華美的樓閣中擧行著盛大的宴會,清脆的瑤瑟聲響起。吳地和趙地的美女們,舞姿如鳳鸞般妙曼。也知道在簡陋的門下,士人們難免飢寒交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長安城的繁華景象,通過對比富貴人家與貧寒士人的生活,展現了社會的堦級差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金城高且完”、“甲第連雲霄”等,形象地勾勒出了城市的繁榮與貴族的奢華。同時,通過“衡門下,士不免飢寒”的描寫,傳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深刻關注和批判。整首詩既是對過去煇煌的廻憶,也是對現實社會問題的反思。

童冀

明浙江金華人,字中州。洪武時徵入書館。與宋濂、姚廣孝等相唱和。出爲全州教官,官至北平教授。以罪死。有《尚絅齋集》。 ► 3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