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興四首

· 黃衷
西山有幽鳥,鳴音異晨夕。 夕鳴夏風悽,晨鳴冬曦赫。 王母賞其音,畜彼瑤池側。 瑤池多慧禽,啁啾詫形色。 王母欲羈之,孤飛舊山白。 君看靈異姿,詎是樊籠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謾興:隨意感發興致而創作,「謾」(màn)有隨意、漫然之意。
  • 幽鳥:幽靜處的鳥兒,說明鳥所處環境清幽。
  • 晨夕:早晨和晚上。
  • 曦赫:曦(xī),陽光;赫,盛大。「曦赫」形容陽光強烈。
  • 王母:西王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
  • (xù):飼養。
  • 慧禽:聰明的鳥兒。
  • 啁啾(zhōu jiū):鳥叫聲。
  • 詫形色:因外形和色彩而感到詫異。
  • (jī):束縛、拘禁。
  • (jù):豈,難道。
  • 樊籠: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

翻譯

西山有一種幽靜的鳥兒,它鳴叫的聲音在早晨和晚上各有不同。夜晚鳴叫時,夏天的風都彷彿變得淒涼;早晨鳴叫時,冬天的陽光顯得格外濃烈。西王母欣賞它的聲音,將它飼養在瑤池邊。瑤池有很多聰明美麗的鳥兒,它們嘰嘰喳喳,外形和色彩讓人覺得新奇。西王母想要把它束縛住,可這鳥兒卻孤自飛回原來潔白的山林。你看它那靈異不凡的姿態,怎麼會是能被關在籠子裏的凡物呢。

賞析

這首《謾興四首》以鳥自喻,通過描述一隻具有靈異姿態的西山幽鳥的經歷,展現了詩人追求自由、不願被世俗束縛的精神境界 。詩開篇先寫幽鳥鳴叫聲音隨晨夕變化,凸顯其獨特。接着寫因獨特之聲被王母賞識,將其置於瑤池這看似美好的地方,但瑤池雖好,卻有諸多限制,幽鳥不甘被「羈」,選擇孤飛回到舊山。詩人以鳥象徵自己,詩中的幽鳥代表着詩人內心對自由獨立的追求,而王母的「羈」和瑤池象徵着現實中的種種束縛和誘惑。此詩運用寓言式的寫法,借物抒情,以鳥的故事傳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感,使詩的內涵豐富且寓意深刻,有着超脫世俗的意境美,語言樸實卻能生動地講出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