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莊贈王文奎下第後省親

· 龔斆
會稽文獻邦,人傑乃地靈。 土俗無澆漓,山水有餘清。 先民樂遁藏,於焉解其纓。 棲遲族寓間,百世流芳馨。 名郎邁時流,髫齔若老成。 卜鄰西莊上,跡晦心則寧。 黍稷被東阡,桑麻藹前榮。 詩酒足自娛,勢利鴻毛輕。 弱冠嗜經術,詩禮聞過庭。 詞華髮天藻,俊造蜚英聲。 薦鶚萬里秋,曝鰓千丈泠。 漆雕不我欺,閭丘徒自盈。 虞庠重琢磨,益友歡送迎。 翻思凊溫日,不覺喜懼並。 明發乞歸省,愧我非陽城。 翩翩孤征鴻,搖搖雙旆旌。 路若過山陰,爲我觀蘭亭。 剡溪雖懷賢,興盡宜宵征。 升堂問起居,拜舞還自驚。 去時尚朱顏,今朝鬢星星。 咄唶山澤癯,亦能奮翹英。 況爾瑚璉器,豈不圖騫騰。 鼎茵有其期,菽水何足矜。 男兒志四方,莫作兒女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會稽(kuài jī):古代郡名,今浙江紹興一帶。
  • 澆漓(jiāo lí):指社會風氣浮薄不淳樸。
  • 遁藏(dùn cáng):逃避隱藏。
  • 纓(yīng):本指系在脖子上的帽帶,這裏指束縛。
  • 棲遲(qī chí):遊息,居住。
  • 黍稷(shǔ jì):古代主要農作物,黍指黃米,稷指粟或黍屬的不粘者。
  • 阡(qiān):田地中間南北方向的小路。
  • 髫齔(tiáo chèn):指幼年。髫,兒童下垂的頭髮;齔,兒童換牙。
  • 邁(mài):超過。
  • 時流:當時的名流。
  • 詩禮聞過庭:指接受過良好的詩禮教育,典出孔子教育其子孔鯉學詩學禮的故事。
  • 天藻(tiān zǎo):謂天仙所書文字。
  • 俊造(jùn zào):指才智傑出的人。
  • 鶚(è):一種鳥,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
  • 曝鰓(pù sāi):喻挫折、困頓。
  • 漆雕:孔子的學生,以德行著稱。這裏以漆雕自比,表明自己的品德。
  • 閭丘:姓氏,這裏指閭丘先生。據《韓詩外傳》記載,閭丘先生對齊宣王說「祿不能勸,爵不能激,此士之節也」。此處可能借以表示不貪圖功名利祿。
  • 虞庠(yú xiáng):古代學校名。
  • 凊溫(qìng wēn):冬溫夏凊的省稱,指子女對父母的侍奉。
  • 咄唶(duō jiè):表示慨嘆。
  • 山澤癯(qú):指隱居在山林川澤的瘦人,常用來形容隱士。
  • 瑚璉(hú liǎn):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璉」。這裏比喻人有才能,堪當大任。
  • 鼎茵(dǐng yīn):指古代貴族的飲食和起居條件,這裏指榮華富貴。

翻譯

會稽是文獻之邦,人傑出是因爲地靈秀。 此地風俗質樸不浮薄,山水秀麗且清幽。 先輩們樂於隱居避世,在這裏擺脫束縛。 居住在村落之間,百代都流傳着美名。 有名的兒郎超過當時的名流,幼年時就像成年人一樣穩重。 選擇在西莊做鄰居,雖然地處偏僻,但內心安寧。 東邊田地裏長滿黍稷,屋前桑麻鬱鬱蔥蔥。 詩酒足以自我娛樂,把權勢利益看得如鴻毛般輕。 二十歲時就喜好經術,接受過良好的詩禮教育。 文采如天仙所書,才智傑出名聲遠揚。 雖有舉薦之才卻如秋鴻萬里,遭遇挫折困頓如魚曝鰓於千丈冷水中。 我如漆雕般不欺騙自己,不像閭丘先生那樣自滿。 在學校裏反覆琢磨學問,有好友相送相迎。 回想侍奉父母的日子,不禁喜憂交加。 清晨請求回家探望父母,慚愧自己不如陽城。 孤獨的徵鴻翩翩飛翔,旗幟隨風飄搖。 如果路過山陰,替我看看蘭亭。 剡溪雖然懷念賢士,但興致盡了就應連夜出發。 回到家中向父母問安,行拜舞之禮時自己都感到驚訝。 離開時還是年輕容顏,如今已是兩鬢斑白。 可嘆我這山林隱士,也能奮發展現才能。 何況你是有才能的人,怎能不圖謀飛黃騰達。 榮華富貴是可以期待的,侍奉父母的生活又何足自誇。 男子漢應志在四方,不要作小兒女之態。

賞析

這首詩是寫給王文奎的,先是讚美了會稽的人傑地靈和純樸風俗,以及此地適宜隱居的環境。接着描述了王文奎的優秀品質和才華,他年少老成,不慕名利,喜好經術,詩禮兼備,雖有才華卻遭遇挫折,但依然保持品德和志向。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父母的思念和愧疚之情,以及對王文奎的鼓勵和期望,認爲他作爲有才能的人,應該志在四方,追求榮華富貴,不要被兒女情長所束縛。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用典恰當,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也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龔斆

明江西鉛山人。洪武時以明經分教廣信,以薦入爲四輔官,未幾致仕。復起爲國子司業,歷祭酒。坐放諸生假不奏聞,免。有《鵝湖集》、《經野類鈔》。 ► 155篇诗文

龔斆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