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森陰:樹木濃密成陰。(「森」,讀音:sēn) 檐:房頂伸出牆壁的部分。 白足:指僧侶。 參謁:拜見,晉見上級或所尊敬的人。 趺坐:佛教徒盤腿端坐的姿勢。(「趺」,讀音:fū) 倦遊:厭倦於行旅生涯或遊覽已倦。 須彌:原爲佛經中所說的山名,後被佛教用以形容極爲巨大。
翻譯
古老的樹木枝葉濃密成陰,可以躲避喧囂,在半間屋檐下姑且連接着幾處佈滿青苔的牆垣。 因爲想到僧侶們常常前來拜見,所以貪戀看着青山而不掩門扉。 常常以芳草爲席盤腿而坐,厭倦了行旅生涯,懶得登上那碧雲籠罩的村莊。 自從心中對萬物的執念被打破後,有客人到來也難以提供滿盤的菜餚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寶震寺的清幽環境以及詩人在此的心境。詩的首聯通過「古木森陰」和「數苔垣」,展現出寶震寺的古樸與寧靜,是一個可以讓人遠離喧囂的地方。頷聯中「因思白足常參謁,貪看青山不掩門」,表現出詩人對僧侶的敬重以及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以至於門都不掩。頸聯「趺坐每依芳草蓆,倦遊懶上碧雲村」,進一步描寫了詩人在寺中的閒適生活以及對世俗奔波的厭倦。尾聯「自從粒米須彌破,客至難供菜滿盤」,富有禪意,表達了詩人對世間萬物的一種超脫態度,不再執着於物質的豐盛。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幽,體現了詩人對佛理的感悟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