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夕陽下山暝,篝燈坐中庭。 縹帙亂几案,寒茫射奎星。 絹絹雲邊月,移光照疏櫺。 恍然若自得,碧水涵圓靈。 善惡何所召,持鑑以照形。 不鑄考父鼎,乃勒燕山銘。 嗚呼彼何人,蒼天正冥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篝燈:用竹籠罩着的燈。
  • 縹帙(piǎo zhì):淡青色的書衣,亦指書卷。
  • 奎星:即奎宿,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運。
  • 絹絹:形容月光柔和。
  • 疏櫺:稀疏的窗格。
  • 圓靈:指天空。
  • 考父鼎:指商代賢臣考父的鼎,象徵忠誠和正直。
  • 燕山銘:指燕山石刻,象徵功名和榮耀。

翻譯

夕陽西下,天色漸暗,我點亮篝燈坐在庭院中。 書卷凌亂地堆放在案几上,寒光閃爍,彷彿能射中主管文運的奎星。 柔和的月光如雲邊輕紗,移步照亮了稀疏的窗格。 我恍惚間感到自得其樂,彷彿置身於碧水映照的廣闊天空。 善惡的報應由何而來,就像拿着鏡子照見自己的形貌。 有人不鑄就象徵忠誠的考父鼎,卻刻下了象徵功名的燕山銘。 唉,那些人啊,蒼天正在冥冥之中注視着一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夜晚讀書的場景,通過夕陽、篝燈、書卷、月光等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深邃的氛圍。詩中「縹帙亂几案,寒茫射奎星」一句,既展現了書房的凌亂,又暗含了對文運的嚮往。後文通過對比「考父鼎」與「燕山銘」,表達了對忠誠與功名的不同態度,以及對蒼天冥冥之中公正裁決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讀書、修身、明理的追求。